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两会专题 > 正文

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脱贫提案,两会脱贫相关政策

更新:2023-08-11 05:21:51 高考升学网

4个拟摘帽贫困县(市)通过省级验收,239个村退出贫困序列,30311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州贫困发生率下降4个百分点,走在了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前列。2017年,我州坚持“六个精准”,下足“绣花”功夫,“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百日攻坚”“冬季冲刺”一仗接着一仗打,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新建改造农房4773户,易地扶贫搬迁802户2956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20个,创建“四好村”734个;浙江对口支援、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扎实有效,到位资金5.9亿元,实施项目239个……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见效,一笔笔扶贫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腰包鼓了,村寨美了,群众乐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如格桑花开遍阿坝高原。

2018年全国两会提案汇总
2018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8两会教育改革 2018两会房产税
两会2018医疗改革就医 2018两会中国要干这60件大事 2018两会房价趋势
两会2018事业单位改革 2018两会养老金上调涨工资 个税改革 2018两会教师工资

【两会现场】

为基层群众发声

“要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扶贫工作,认真探索生态扶贫发展新路径。”

“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将关注范围扩大到亚贫困户,实现困难家庭救助全覆盖。”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以贫困为荣的现象,贫困户的界定难,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引导,精准识别。”

……

在州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就脱贫攻坚工作展开深入讨论,各抒己见,为基层发声,为困难群众代言。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来自汶川县绵?镇的谢志香委员建议,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脱贫攻坚均衡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边”地区、“五类”重点人群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失地农民的专题调研,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增加公益性岗位数量,健全失地农民社保机制,帮助其早日脱贫奔康。

谢志香委员来自基层,她的发言是群众心声的直接体现。她把基层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新期待、新愿景带到了两会上,她也将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的新政策、新精神带回农村。

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一项“硬指标”,也是群众增收的渠道之一。罗先群委员建议,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产业推动、公司带动、合作社撬动、融资驱动的不断深化,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扶贫先扶志。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是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陈里然丹委员和索郎泽仁委员建议,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思想。

来自黑水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的齐兴禄委员围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提交了提案。他说,要坚持突出特色、产业融合、规模经营、长短结合、贫困户参与五大原则,围绕农业特色产业这一主线,农业产业项目、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培训服务齐发力,助推精准扶贫再结硕果。

【场外连线】

镜头一:木日窝村展新颜

平坦宽敞的通组水泥路从田地间穿过,通至家家户户门口;道路两旁是规模化的青脆李和红富士苹果种植基地,修枝后的果树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村落,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群众聚在一起聊两会、话幸福,感恩如今的美好生活……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倾力帮扶下,黑水县麻窝乡木日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旧貌变新颜,农牧民群众喜笑颜开,这个高半山村寨实现了美丽蜕变。

木日窝村是2017年省定脱贫村,在各级帮扶力量的支持下,今年以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村基础设施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今天的脱贫成果也是村里老百姓自身努力的结果。他们坚持对更多的就业渠道、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该村“第一书记”赵治霖告诉记者。

今年,该村集体经济50箱中蜂共摇蜜260斤,收入10400元;第一批獭兔出栏500余只,收入2.5万元;果树基地林下种植300亩生态蔬菜喜获丰收,合作社和全村群众初尝产业发展甜头。木日窝村在脱贫攻坚路上坚持“集体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发展思路,鼓足了群众腰包。

种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木日窝村农民夜校就是该村的技术阵地。该村每月2期的农民夜校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为群众教授种养殖技术的同时,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基层,宣传惠农和扶贫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等,把农民夜校办成了服务群众的“大讲堂”。

扶贫扶志。今年,木日窝村通过开展“五好家庭”“双文明户”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了全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村民们你追我赶,不等不靠,通过在家搞养殖、外出务工就业、高山挖药材等方式,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今年,全村17户贫困户户均出栏育肥藏香猪6头,仅藏香猪一项,户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今后将有更多惠农政策、资金、项目源源不断地支持农村发展,农牧民生活将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把木日窝村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新藏寨。”赵治霖信心满满地说。

镜头二:联户牧场稳增收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单位为我们找到了新的脱贫产业。现在,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壤塘县石里乡中大石沟村贫困户登单迫对精准扶贫政策称赞有加。

中大石沟村地处高半山,平均海拔3000米,耕地少,种养殖不成规模。以前,当地群众靠养殖牛羊、种植青稞马铃薯等为生,增收渠道窄,属重点扶贫村。摘掉贫困的“帽子”是全村村民多年的愿望。

“怎么扶贫、如何扶贫?扶贫重在精准,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壤塘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壤塘县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一村一策原则,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探索出了贫困村脱贫产业项目评审机制。由政府牵头,农业、财政、发改、科技、国土、旅游等13个部门抽调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对全县范围内的脱贫产业进行评估分析,把诊问脉,防止“拍脑袋”盲目决定产业项目。

针对中大石沟村的实际情况,工作小组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民意愿。通过多次协商、多方考察,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商量决定从中大石沟村传统畜牧业入手,利用群众自身优势实现“造血式”脱贫。

“中大石沟村有3万亩天然草场资源,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加上村民有放牧经验,发展养殖业是最好的出路。”经过讨论,该村采用“产业资金入股养殖大户,固定利润返还”的模式养殖牦牛,发展联户集体经济牧场。

为了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实用性,评审工作小组对该村牦牛养殖项目进行了“会审”。综合测算,全村今年投入74.4万元,年终按10%的利润给养殖户返利分红,预计贫困户户均增收1761元。经过数据、市场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分析,该村的集体经济牦牛项目通过评审。

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实施,联户牧场牦牛养殖取得实效,农牧民群众增收在望。中大石沟村发展集体经济促农增收的成功探索是壤塘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县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目标,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感言】

摆脱精神“贫困”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是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

扶贫要做到精准,而脱贫最根本的是要摆脱精神上的“贫困”。“等、靠、要”思想是精神的蛀虫,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贫困不是荣誉,而是激励群众致富的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我要脱贫”的观念,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州注重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以“输血”扶贫促进“造血”脱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树立了众多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新生活的典型事例,为全州贫困群众树立了榜样。

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脱贫目标,激发了群众追求幸福的热情,凝聚起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今年脱贫摘帽的4个县(市),无论是在高半山,还是在偏远牧场,脱贫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看得见的脱贫“红利”激励了239个贫困村、30311名贫困人口的昂扬斗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响彻阿坝高原。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提

时间:2024-03-11 10:0:07

全国两会提案热点养

时间:2024-03-11 10:0:34

全国两会十大热点提

时间:2023-08-15 04:0:42

全国两会关于民生问

时间:2023-08-17 2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