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安全生产月主题,安全生产基本常识

更新:2023-08-11 16:30:03 高考升学网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安全月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我国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安全生产周”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1年。11年来,“安全生产周”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安全宣传教育成功的经验。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2002年,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

  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每年六月,一场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中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字报似的“横幅”、标语、宣传画满天飞;大街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摆起桌椅,免费发放安全生产相关书籍,宣传安全相关常识问题。可一旦过了这个月,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状况,工厂依旧生产,机械依旧转动,工人依旧劳作,大小事故也屡有发生。

  诚然,安全生产,宣教当先,只有意识上升了,才有行动上的作为,毕竟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嘛。可是,如果把安全生产月当做一场运动来做,那么这个月的辛勤付出,最终也是收效甚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安全的因素总是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只要没有预见到危险因素的存在,就时刻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安全来源于长期警惕,事故来源于瞬间麻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曾记得在2008年6月13日,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安信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4人死亡,该起特大责任事故就是在总局隐患治理检查组排查之后发生的。

  2008年是我们总局制定的“隐患治理年”,这场治理运动也是深入到了最基层,但凡有注册的公司都会收到一张隐患排查表,要求在限定的期限内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然后由安全监管部门跟踪自查自纠状况。但08年并不是一个太平年,山东胶济铁路“428”旅客列车脱轨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中断行车21小时22分,直接经济损失4192万元;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特别重大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分厂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1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00余万元;河南登封市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二矿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7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766余万元;广东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的舞王俱乐部发生火灾事故,事故造成44人死亡,8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9万元......

  我们也知道,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冰灾后,一些在隐患治理运动中关闭的煤电企业因为煤电供应问题也先继开始恢复生产作业。

  “隐患治理年”不是年年都在做,可“安全生产月”每年都在搞。“隐患治理年”因为涉及到发展的经济命脉问题而最终使安全妥协于生产。那安全生产月活动又会怎样呢?

  安全生产月活动是1980年开始开展的,是当时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不要忘切开展这个活动的初衷。更不要将安全生产月当作一场运动来开展,要做到实处,要有形有肉。

  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我们要月月都安全,天天都安全,时时刻刻都安全。“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多少家庭对亲人的关切。所以我们要视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安全生产月应是我们日常安全生产的一个缩影。只有这样,安全生产概念才能灌输进每个人的心中,安全生产活动才能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安全生产基本常识】

  一、基本概念

  1、安全与危险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忘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事故与事故隐患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4、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⑴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⑵故障??安全功能。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⑶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到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全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安全生产方针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

  施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三、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

  新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企业)、项目部和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

  1、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施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分析。

  2、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本项目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分析。

  3、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分析。

  四、杜绝“三违”现象

  1、违章指挥

  企业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安全知识,思想上存有幸心理,对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明知不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条件,仍指挥作业人员冒险作业。

  2、违章作业

  作业人员没有安全生产常识,不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者在知道基本安全知识的情况下。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顾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他人、自己的生命安全,擅自作业,冒险蛮干。

  3、违反劳动纪律

  上班时不知道劳动纪律,或者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进行冒险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

  五、做到“三不伤害”

  三不伤害就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首先确保自己不违章,保证不伤害到自己,不去伤害到别人。要做到不被别人伤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及时制止他人违章。制止他人违章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同时也保护了别的许多人。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12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44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55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