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西宁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更新:2024-02-28 03:06:00 高考升学网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西宁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西宁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西宁过年的风俗

安神

大年三十除夕夜,大人小孩穿戴一新,挂红灯、贴钱马、焚香、敬献供品称之为“安神”,是安排众神位的意思。

凭吊逝去的亲人

安神之后,大人带着孩子携带纸钱、米汤(稀饭)、饺子到隍庙街(现解放路)的城隍庙凭吊亡故前辈,传说是邀请亡故亲人回家来与后辈团聚,共度佳节。

接神

除夕子夜前后,灯烛齐明,鞭炮四起,点燃松棚(也叫松塔),就是把干净的松木板劈成长30公分左右的四方木条,摞成井字形,越高越好,点燃后在里面撒上一把粗青盐,松棚与盐合在一起,发出啪啪砰砰的响声,在香烟缭绕,钟磬悠扬声中,迎来了天神和祖宗亡魂,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接神”。

吃饺子

“接神”之后,全家大小一同吃饺子,象征着大吉大利、喜庆团圆。

吃熬饭

西宁人大部分人家吃“熬饭”,“熬饭”的作料:牛羊肉或大肉,放上油炸洋芋块、青萝卜块、豆腐、粉条、凉粉、葱蒜苗丝,老人们说:“吃了熬饭,扫尽一年的熬煎”。熬饭特意多做一点,剩一小部分正月初一、初二热着吃觉得更香。

守岁

吃了熬饭或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西宁人叫猜谜儿)、玩牌钱、行酒令取乐等等。

发年钱

在欢声笑语中,按辈份向长辈叩头祝福,最年长的老人一面给小辈们分发年钱(压岁钱)一面大声笑着说:“压岁,守岁,长命富贵。”拿了压岁钱后大家继续高高兴兴守岁,彻夜不眠,有说有笑,直到天明。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阿舅不过三

丈人不过五

青海人极为重视舅舅,不管婚丧嫁娶都要把舅舅摆在前头,所谓"阿舅外甥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还有老话说:“阿舅是骨头的主。”意思即舅舅是很亲的长辈。送灯就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体现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亲人之间的血缘情愫。

旧时,拜年要拿规定性的礼物。城市人一般拿糕点、烟酒、水果;农村除点心、罐头之外,还要带包子、礼馍。一般性拜年,只拿点心或包子就行了,串亲必须带礼馍。如果外甥走舅家忘记或未带礼馍(或带了礼馍而舅家未留礼馍),就表示终断以后来往,舅家也不给回礼,也不给送灯了,第二年,外甥也自然不再去拜年了。去舅舅家拜年,一般,舅母都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拉面,青海人称"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

初一到十二

天天有指代

初一到十二,天天有指代。头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萝卜十二蒜,过了十三再不算。

据说,根据《占书》记载,这初一到十二的顺序是上天创造万物的顺序。所以,这十二天每天的天气,成了人们占卜人运、农耕和畜牧好坏的根据,确定来年计划。顺便提及的是,人和谷相辅相成,人靠谷活,谷靠人种,相互依存,缺一不行。最为重要的,有“七不进,八不出”的讲究,在外面的人,初七这一天不进家,初八这一天不出门,护佑人和谷的安全。

年初四前忌洒扫

擀长菜刀封起来

大年三十晚至年初三,青海人家中不洒水、不扫地、不担水、不发脾气,擀面杖和菜刀"封"起来,初三下午上坟、放炮送神,到初四才能动用。过了正月初四,一般拜年活动基本结束,从初六开始由舅家给外甥送灯。

初五吃搅团

穷神快滚蛋

初五被认为是“五穷日”,人为什么穷,那是因为穷神的纠缠,使你运背时,左踏左窟窿,右踏右窟窿,事事交厄运。穷神有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大过年的五天,你吃也吃好了,喝也喝足了,这晚吃碗搅团,迷迷糊糊,打发你该回去了,再别往后看,叫我得平安。

正月大过年忌打家什忌打碗

人们认为这过年是神佛祖先和后人的大团圆,供桌上香蜡明烛,祭祀酒馔,炕头上祖辈团聚,合家言欢,要讲个安静、祥和、吉利,忌讳打家什打碗,惊动神佛祖先,这几天厨房里的女人们非常小心,有谁实在不防打碎了,就说“岁岁平安”“恭喜发财”等等,讨个好口彩,讲个吉利。

过年讲礼行

善言美行宽待人

过年大家好像换了个人,新衣新帽,善言美行,非常讲礼行。见了长辈磕个头,见了平辈问个好;在家不打骂孩子,不吵嘴,在外不跟人争长短。

腊月没钱过年急转圈

正月里秧歌唱得不见面

按传统习惯,从大年初四到元宵节每天黄昏之时,在街头巷尾,趁饭后酒余之空闲,人们主动聚在一起,敲击鼓锣,唱太平歌。唱的内容均为期盼太平、祈祷吉祥之意。太平歌俨然成为了旧时青海人民的春节晚会。

除了唱太平歌外,青海人最爱的就是耍社火,正月初八后,排练一新的社火班子在城乡相继上演,一时旌旗飞扬,锣鼓喧天,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形成高潮,十六接近尾声,十七晚上俗称“黑十七”最后演出一次,之后全部演出活动便结束。

正月十五团圆饭

老少男女赏灯忙

转眼间已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除了吃一顿团圆饭外,青海人最重要的活动便是浪花灯。除此之外,青海部分地区的群众在元宵之夜还有跳火堆、舞火龙等习俗。

二月二来龙抬头

一年劳作再开始

正月十五过后城里人就开始忙碌新一年的工作,而居住在农村的群众依然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时,吃炒豆将腊八吃的粥崩开后,神清气爽的人们才开始新一年的劳作和生活。

三、西宁过年吃什么

“花花甜,麻花酥,油炸馓子香又脆”,青海广大农村流传的这首民谣是对青海油炸面食的赞美,这些炸货也是青海人逢年过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佳肴。

年关将至,炸货就被提上了日程。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制作“油饼”、“馓子”、“花花”等油炸面食,待到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

炸馓子

馓子是青海面食中的“精品”,是青海各族人民逢年过节或婚嫁喜庆之日制作的油炸食品。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

炸麻花

麻花也是青海人在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炸物,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咬一口,口感酥脆,好吃不油腻,吃到停不下来~

炸油饼

炸油饼,是青海民间传统食品,深受各族人民喜爱,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饼,金黄蓬松的面饼在锅中翻滚,油香味混杂面香味,入口酥脆。

在青海人的传统习俗里,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相聚吃年夜饭,青海人的年夜饭,当然得有青海的特色。

酥合丸

酥合丸,青海俗称“团圆丸子”,有软、甜、香、酥的特点和团圆的好寓意,年夜饭中加上一道软软糯糯的甜食,用青海话说就是:“子似个香~”

土火锅

青海人的年夜饭少不了一道菜,那就是青海土火锅。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和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但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再配些辣椒丝,葱丝加以点缀,配以牛肉、带鱼、土豆、豆腐等鲜美食材。家人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子前真是酣畅淋漓,十分满足。

青海三烧

青海三烧是将炸好的牛(羊)肉丸子(团团圆圆)、炸好的土豆块(健健康康)、羊筋(长长久久)等翻炒焖熟。有天时地利人和、日月星辰的寓意。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顾名思义,需要靠手抓、撕,或用刀切割这种独特的吃法来吃羊肉。西宁手抓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十分可口。手抓羊肉,无论是吃法还是色香味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青海人朴实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熬饭

熬饭,一般年三十的时候会做,在羊肉汤里放入肉丸、豆腐、萝卜、凉粉、蒜苗等,熬在一起,一顿高热量的美食就做好了。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