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山东政法学院 更新时间  2024-02-04 15:18:45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

本科 政法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531-88599888,88599958

山东政法学院 - 学校介绍
  • 1955

  • 公办

  • 政法

  • 省政府

  • 本科

  • 山东

  • 3个

  • 0个

山东政法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俊采星驰,薪火相传,历经60余载耕耘不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及法律硕士、专科和留学生教育,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学科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 195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59年2月24日,山东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题写校名。1979年12月23日,恢复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0月3日,改建为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86年3月,学校迁至现校址。1987年10月19日,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5年2月,开始筹建山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16日和4月26日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发文同意正式设立山东政法学院。2008年6月3日,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山东政法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5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7月,成为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正式成员。2021年2月17日,成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占地面积860余亩,建筑面积27.9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6750.32万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033.96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37万余册。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1个省级实验室: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网络空间数字取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学科专业整体布局。突出特色,做强法学学科,统筹法学外学科发展。构建起“法为核心,融法特色”的“1+3+2”学科建设布局,不断夯实学科建设内涵,推动学科专业联动发展。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国际经贸规则、监狱学、社区矫正、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审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法为核心。学校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法学类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学校法学学科是省属高校中首个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法学学科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拥有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6个,省级文科实验室1个。学校是山东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立法学、刑法学会、经济法学和网络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报《政法论丛》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融法特色。以法学学科为龙头,辐射带动学校其他学科发展,经管类专业侧重商法结合,政管类专业突出依法治理,新闻传播类专业突出法治传播,信息技术类专业突出网络空间安全,外国语言类专业突出法律英语,非法学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融法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法学专业、监狱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专业群是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闻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高水平课程共20余门;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改重大专项1项、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项,标志性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培育系列工程,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健全人才发展机制,重点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七大工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与应用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925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3人,占专任教师的34.7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96人,硕士学位的467人,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的94.71%。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91人,占专任教师的13%。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员会委员2人,省委、省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4人,山东政法智库专家1人,省人大常委会特聘立法专家2人,济南市拔尖人才1人,全省社科理论界“百人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12000人左右,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在校生覆盖率达到60%以上。学校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性地采取分类培养、复合培养、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等培养模式,开设“鼎山学堂”“立格英语班”“涉外法治班”“纪检监察班”“律师学院”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与山东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2022年学校律师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搭建理论与实务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现建有校内教学实训中心7个,法学教学实训中心是山东省唯一的法学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山东省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律师事务所、监狱系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343处。创办大法官讲坛、大检察官讲坛、大律师讲坛、企业家讲坛、校友讲坛等实务讲坛20余个。 毕业生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赢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法律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左右,其中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40%左右,国家公职单位考取率20%左右;学生深造率20%左右。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突出,每年获各类奖励100余项。自1955年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16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秉公执法的法官、爱岗敬业的律师、严谨踏实的会计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 坚持学术立校,强化科学研究,积极服务于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贡献度不断提升,成立“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研究中心”,组建8大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智库研究和法律服务。聚焦社会治理创新,与山东省法学会联合成立“山东省法学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极服务地方立法工作,建有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教育立法咨询服务基地、山东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8个地方立法服务基地,完成省级立法研究项目26项,清理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山东省黄河条例》《山东省物业条例》《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建议稿转化为正式立法项目20余项。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地方立法发展创新团队、法庭科学DNA证据研究创新团队、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创新团队等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建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纪检监察学院、网格学院、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中日韩自贸区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社会治理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立法研究院、司法会计研究所、案例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20多个研究服务机构。山政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司法鉴定中心分别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立项近300项,横向项目80余项;国内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励130余项。 学校位于中央商务区,毗邻奥体中心、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场所,山水清音,人杰地灵,人文环境得天独厚。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学校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为统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深入打造以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三位一体的特色山政文化体系。 学校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培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培育和加强校本文化建设,强化“山政共同体”理念,形成了“博学笃行、刚健中正”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校风、“乐学、勤学、真学、活学”的学风、“学在前沿、大爱施教”的教风和“爱岗敬业、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大道之行,高山仰止。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将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12357”发展思路为引领,聚力改革创新,推进内涵式发展,向建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