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纪录片《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心得体会

更新:2023-08-10 09:33:53 高考升学网

  2016纪录片《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心得体会【1】

  第一集,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本片中心讲述的是“廉则兴,贪则衰”。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用人上“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

  大唐的兴衰: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的神话。

  到了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再看当今社会,落马的贪官、贪腐事件层出不穷,比如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他的摄影作品集《真水无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无香》,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

  咱河南拍出这样出彩的片子,点赞啊。片子里提到的阿房宫,是百姓用血汗修建的,也是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从古看今,奢侈浪费的风气必须制止,反对铺张浪费要从政府做起,从咱自身做起啊。

  “不要以为时过境迁,历史规律不可逃避,廉政才能国泰民安,才能保自己平安。”陕西师大教授于庚哲认为,历史上王朝衰落的教训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河南主导拍摄这部廉政文化纪录片很有意义。

  2016纪录片《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心得体会【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朝的兴衰更迭,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千古一帝,然而随后的巡游求仙、横征暴敛使得“二世而终”;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却因后期贪图享乐,重用不学无术的李林甫为宰相,侵蚀了唐帝国的根基,随后的“安史之乱”开启了长达两百年的乱世。纵观治乱循环这台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反复上演的缺乏新意的戏剧不难发现,所谓治世莫不是以为明君及其所重用的能臣廉吏努力下短短的几十年光景,均难逃“人在政举,人亡政息”的历史循环,根源还是“人治”。

  因为习惯性的“人治”,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领袖也会犯错误,造成了“十年动乱”的巨大损失。要想跳出治乱循环的怪圈,就要变“人治”为“法治”。于是邓小平同志在文革结束后首先就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他回顾我们党的经验教训,意识到制度和法律是非常重要的,比人要重要的多,所以他讲制度好,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以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重视历史经验教训,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反映出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联系到十八大以来越来越严的反腐败工作,这次全会也是向外界郑重宣言,法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准绳,任何人不得逾越。

  “腐败不会导致速亡,但是腐败导致必亡”,“人治”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坚持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则是反腐败由治标走向治本的唯一道路。刚刚结束的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王岐山书记作了《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让我们对跳出历史怪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希望。

  2016纪录片《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心得体会【3】

  观看了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不由想到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历史这本教科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我看到了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我看到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正应了当今人们所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我看到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皇帝成了囚犯,当应了这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3-19 15:0:20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3-19 15:0:20

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3-19 15:0:38

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3-19 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