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盘锦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更新:2024-01-26 10:29:44 高考升学网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盘锦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盘锦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盘锦过年的风俗

盘锦人数最多的民族当属是汉族,有一段民谣把他们描写的非常准确: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腊月二十四,写对子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腊月二十八,帖窗花

腊月二十九,蒸粘豆包

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挨家走

年三十这天晚上,一家人还要几代同堂,穿戴一新,点灯燃烛挂灯笼,欢天喜地地开始守岁。

可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多都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灯火通明的打麻将、穿火箭等别样的娱乐方式。

其次就是满族人。盘锦的满族多为一些“老民”、“坐地户”。

满族人过年的习俗很讲究。他们喜欢吃苏子叶饽饽、年糕、粘豆包等主食。菜肴有血肠、煸白肉、猪皮冻、坛肉等。但是他们最忌讳吃狗肉。

满族人还爱吃冻梨(这个只有东北才有的东西),而且一买就是几斤、几十斤。冻梨是用的是花盖梨、白梨、鸭梨等冻成的,它也是满族人发明的。

正月十六这一天是满族妇女的节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游,或嬉戏戏闹,他们俗话叫做“走百病”。

下面就是朝鲜族。盘锦是朝鲜族人聚居地之一,境内有11307人。其中,大洼县的荣兴乡、平安乡、新立乡、辽滨,盘山县的陆家乡、甜水乡,都是朝鲜族节俗保留较好的地方。

朝鲜族多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相互拜年,食用自制的米酒、打糕、大家一起欢歌跳舞。有的妇女还会玩跳板、荡秋千等活动。

盘锦还有锡伯族,虽然只有744人,但是锡伯族同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同为辽宁五大主体少数民族。

部分锡伯族人 也有着自己过年的习俗。他们过年时要杀猪宰羊,赶做年菜、年饼、油炸果子等。正月初二还要吃长寿面,先做好肉汤,再煮面,食用时加肉汤,象征辞旧迎新,他们正月初五还要吃饺子 意为“破五”预示着新的一年运气好。

大家知道回族,盘锦市有回族人口4113人。

回族人过年习俗和汉族相像。春节前夕,部分回族人要将房间打扫干净。把衣服、床单、窗帘等都要过一遍水。过年还要穿新衣服,要有新的气象。回族人的春节比较朴素,没有祭祖活动,不挂灯笼,不贴对联,不放鞭炮,只是简单地吃一顿团圆饭。

最后就是蒙古族。盘锦有5914位蒙古族人。

蒙古族人称春节为“白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前人们要做新衣服,备好年货,有的还会互送牛羊肉。除夕夜,全家聚餐。

他们习俗要多吃多喝,菜剩得越多越好。晚辈向长者敬“辞岁酒”,吃饺子,通宵达旦。

初一早上,要互相拜年,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年初一:春节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大年初三:贴赤口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大年初四:接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在福建莆田地区,除夕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次,在年三十时,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初二严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得更隆重。这个习俗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大年初六:送穷鬼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庆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还有一些地区会吃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除邪气,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三、盘锦过年吃什么

盘锦旧时就有腊月杀年猪的习俗,屠宰年猪的方式也很古老,主人和“捞忙的”(学过厨的熟人)用麻绳捆牢猪的四肢,抬到临时搭的锅台旁,请来村中擅长杀猪的“掌刀”进行宰杀。接下来就是灌血肠、烩酸菜、大锅炖肉。盘锦人吃杀猪菜不吃独食儿,要把本家的亲友都召唤来、把左邻右舍和村中“对路子”的老哥们儿也都请来。开席时,来赴宴的都在炕桌儿前盘膝落座,但谁坐在哪儿都是有说道的。比如,长辈儿要坐在炕头儿的位置,未出嫁的女孩不能上桌儿,要给客人斟酒点烟,盛菜端饭。吃完杀猪菜后,还会给客人们砍上一些肉带回去,剩下的再卖掉贴补家用,还有的放在当院儿的仓房或外屋地下的北门处冻起来,够吃一个正月的。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12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44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55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