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更新:2024-01-24 10:47:55 高考升学网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白银过年的风俗

甘肃白银的春节习俗与全国大同小异,只有景泰的习俗稍有差异。景泰人过年的习俗与忌俗

农历腊月开始,景泰人便忙里忙外,外准备起过年的东西来。家家杀猪宰羊,做新衣服。农妇们不要选择个天晴日丽的好日子。,将自家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将一些陈旧的年画换上新买的,这种活动名曰:“扫房”。

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这天的早上各家的农妇们早早起来,做一大锅米饭,米饭中拌有熟肉片或肉丝,和在一起蒸熟。这天的早饭只吃这种米饭,不准吃菜。

“腊月二十三,灶火娘娘要上天。”各家早早地将“灶君”像请到家中贴在灶房中,待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都烙“灶干粮”,这是一种巴掌大的圆饼,上面放上糖,献在灶火娘娘像前,意为糊住灶火娘娘的嘴,要她“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多说主家的好话。天黑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灶马”焚烧掉,放鞭炮便送灶火娘娘升天去了。

在景泰芦阳方圆的地方,过年前还要上坟。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几天,同一家庭的人带上纸钱和馒头到祖坟上去祭祖,给阴世的先人们送钱送吃的,寄托思念之情,希望他们也过一个欢喜年。

除夕这天下午,家家便早早的将院子里外彻彻底底打扫一遍,老式房子纸窗户还要将旧的纸扯完,按窗格糊上窗花和花纸,景泰乡间流传一则谜语:“有个大姑娘,年年换衣裳”,说的就是这贴窗花的事。这一切都准备好后便开始贴春联。

年前夕,妇女们忙得不可开交,蒸“枣盘”(一种供祭神用的馒头,顶部放一颗红枣)、做长面(如今多为压面机压制),切好肉臊子,准备过年几天的丰盛食物。

除夕的晚上,吃过饭后就开始接“神”。每家上房的八仙桌上供着本家祖先的牌位,牌位前面献着枣盘、点心肉类等祭品。接“神”前先用烧红的石头放在醋盆中,端着醋盆在所有的屋子里转一圈,然后燃香放花炮,迎接先人们来家中过年。

除夕的深夜,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煮熟的猪耳朵,名曰“咬鬼”。

“神”接到家后,要供奉三天,一直到初三早上才送“神”上天。这三天,家里不能动扫帚,地脏了也不能扫,出嫁的女儿这三天也不能回娘家。每天早晚要有一位男的上香磕头、放炮,一直到送“神”上天。

初一早上开始,大人小孩成群结队的去各家各户拜年,先拜长辈和近亲,热闹非凡。

初三以后,过年的热潮便告一段落,一直到正月十二三又开始热闹了。俗话说:“小年大十五”,正月十五便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从正月十二三开始,各村各庄的社火队就开始出动了,高跷、秧歌、旱船、花灯,白天默认的闹。元宵节的社火,景泰地区以芦阳的最为热闹。另外在芦阳一带。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里,家家门前除了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外,还要架一炉红通通的炭火,一则为观灯的人取暖提供方便,二则暗喻着来年这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社火一直闹到正月十六夜里,到了这天夜里,夜深人静后,社火队的人便开始“追瘟”,敲锣打鼓沿街奔跑,做出追什么的样子,意为将全村的瘟神鬼怪都驱除出村,保佑全村百姓一年平安。追瘟的队伍一直跑到村外很远方罢,所以这天夜里,除了社火队而外,一般人家都是不出门的。 忌俗

从除夕夜接“神”到初三早上送“神”的这两天三夜中,因“家神”接回供在家中,故有许多忌俗。如:

这几天家中里里外外不准扫地扫院。据说,如破了忌扫了什么地方,来年什么地方就会有许多蚂蚁。

家中老小要和睦相处,婆媳之间、夫妻之间不得吵架,家里不能有哭声,否则来年家中不会平安。另外,要特别小心不得过年期间打破家什,如锅碗之类,若过年几天打破什么家什,这一年便会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与人说话,要多讲些吉利的话,特别忌说一些“死”呀,“病”呀之类的话来。

正月初七、十七两日,称为“黑日”,这两天在家的人不能出远门远行。另外,初八和十八两日,在外的人不能回家,故有“七不出八不进”之说。

还有,正月期间,不得干炒吃各种食物,也不能在火上烧着吃,否则,传说一年中便会生口疮。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金昌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

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三、白银过年吃什么

白银市过年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炸油货。什么是炸油货就是将面和好,做成各种形状,在油锅中炸熟。最长见的是油饼、麻花、油糕、翻翻等。当然有的老年人们还要做出各种形状,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鸭子、有的像鱼儿、有的像小狗等等。以前不光是过年时炸油货,在红白喜宴席上也要炸油货,现在多为成品的点心代替了,但是过年炸油货,还是重要的习俗之一。

刚炸好的油货,外酥内软,咬上一口,香甜绵软,油锅刚捞出来就吃最好,以前在小镇上常见街边炸油货的师傅支个锅,现场炸,买的人,买时还要问上一句“热着吗”,“来个热的”。师傅挑上几个刚吃锅的,顾客买上站在街边就吃了起来,那香味能飘出一条街道。

小时候由于家里困难,所以平日里家里很少做油货,只能到街上赶集,买几个来尝尝。一到过年时间,母亲总要炸出各式各样的油货,常常还没等到油货出货就围在边上等着。长大些,母亲做油货时,我也帮上一把,母亲负责做油货和下锅,然后告诉我时间,我就等到炸好了往外捞。以前在村子里,一般是大年三十才炸油货,家家户户飘出炸油货的香味,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油香中,过年的味道格外的浓。

我常思付这个油货名称的来源,但无从考证。但是,家乡的村子,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油货,一锅油烧开,先炸油饼,再炸麻花,然后炸出各式各样的油货,有进还会炸土豆片、虾片……

炸油货就是甘肃老乡浓浓年味中的乡愁。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12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44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55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