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烟台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更新:2023-08-11 12:01:04 高考升学网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烟台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烟台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烟台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二十三,辞灶天;二十四,拉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过去的老烟台,就是这么过年的。

【二十三,辞灶天】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习称小年。这一天,家家要“送灶王爷上西天”,俗称“辞灶”。

【二十四,拉大字】 大字,就是春节时贴的门对子上的字。农历腊月三十,家家都有贴春联的习俗,就连学校、商号、机关、庙宇、祠堂(家庙)等公共场所也要贴对联。

【二十五,做豆腐】 腊月里,烟台几乎家家都要做一包豆腐,因“腐”与“福”谐音,农家自制豆腐自然有祈福之意。

【二十六,割年肉 】 到了年根底下,百姓家家拐着个小Y篓,到肉摊上去采办过年需要的肉。那时,按照买卖双方都认同的消费准则,除猪头、四蹄、内脏外,其余部分连骨头带肉一块卖。猪前槽肉内含前蹄腿骨,后肘肉内含后蹄腿骨,前蹄腿骨通常被估为七两重(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后蹄腿骨通常被估为八两重,故有“前七后八”之说。

【二十七,宰公鸡】 俗语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农家即使平日里过得再拮据,到腊月二十七这天,无论如何也要杀一两只公鸡。自家的鸡自家宰杀,收拾干净后,将鸡连同猪蹄、猪头、骨头等用热水氽一下,去掉油腥味,下锅煮熟,仅留出鸡大腿等,待正月里用鸡丝凉拌白菜心或菠菜,余下的鸡皮、鸡骨头连同猪蹄骨、棒子骨、猪皮等重回锅熬“冻儿”。

【二十八,把面发】 胶东有过年有蒸大饽饽的习俗,带枣的称为大枣饽饽,不带枣的称为光头饽饽,大饽饽是发面做的,“枣”与“早”谐音,这其中承载了农家希望“早发”的美好愿望。 民间蒸大饽饽时,忌讳外人进家,怕“踩装”。有的人家关上门,有的在门后放一把笤帚,以扫除外人可能带进来的晦气。蒸好的大饽饽裂成瓣,要说饽饽“笑了”。做大饽饽时,把炕席子卷起来,以免烧着了。但烧炕席子的情况仍会发生,此时不能说“炕烧糊了”而说“炕烧得旺” 除蒸大饽饽外,农家还要蒸些菜饽饽、豆饽饽、面鱼、蒸饼,桃、圣虫以及太阳饼等,寓意年年有余,增加喜庆气氛。

【二十九,全都有】 农家过年,蒸、煮、炸、炒,一切吃的都要置备齐全。穿的当然也马虎不得。旧时过年,百姓重视家祭仪式。鞭炮、爆竹等要备齐,过年用的香、纸、蜡、锞也要提前备齐。

【三十下黑儿满街走】 腊月三十早上,家家捞圣饭。捞圣饭是指将小米淘出来,烧开锅后,打到盆里,手蘸着凉水箍起来,放到碗里呈一个圆形,将圣饭分别摆放在家堂、财神、天地、灶神等神位前,插上筷子以及桃树枝,以示吉祥。

三十中午,各家都打出了浆糊,开始贴对子。大门、进间门、厢房门、院门一并贴上。有牲口的人家还在畜栏贴上“六畜兴旺”,在马车上贴上“日行千里”,室内贴“抬头见喜”,石磨及水缸上贴“福”,钱柜上贴“金玉满堂”,屋内贴年画、贴窗染花。各家照壁上要悬挂灯笼,寓意五谷丰登。街门上要挂过门签,门吊子,门上插桃树枝。

三十下午,各村的家庙收拾干净,贡品摆放妥当,宗谱请上,烛台、香炉也摆上。傍晚,家家户户都带鞭炮、香、纸等,提着灯笼去自家茔地上坟,请天地老母回家过年。因上坟回来天色已黑,故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的说法。 吃过晚饭,各家将诸神请回家,一一设供。有钱人家要“烧长香”,即从年三十晚上一直烧到正月十六,这种祭祀方式在当时颇为讲究。

自接神之后起,各家均不再开门,不能泼水,寓意财不能外流。除夕夜,合家人不乱说话,也不干活,刀剪等利器也不能动,只怕惊动诸神。而且,除夕之夜,各家供桌上的蜡烛和香火要燃亮一宿,这一天晚上要辞旧迎新,即传统意义上的守夜、守岁或坐年、熬年。

【初一拜年】 初一的头等大事当然就是拜年喽,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烟台人大都说“过年好”三个字或者“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吉祥话,很少用人说“新年快乐”,这个词更多是用在元旦的时候。一般各家各户都会起个大早,早饭之前要放鞭炮祭祖,饭后要选择吉时出门,鞭炮开路。人们在外相遇时要笑容满面地恭贺吉祥,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而家族的长辈则在家接受晚辈的登门磕头,包着压岁钱的红包自然得提前准备好。这一天最大的禁忌就是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传说会影响娘家的财运,不过随着电话、手机的普及方便以及现代人的新观念改变,这一忌讳渐渐被很多人淡忘。

【初二见姥姥】 按照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习俗,初二是女方回娘家的日子。但按照烟台的习俗,正月初二的这一权利只有外孙甥可以享受得到,俗称“回姥姥家”,而已经嫁出去的女人依旧是不能见娘家人的。究其原因不得而知,但有人分析说,是“烟台的婆婆相对比较厉害”。

【初三回娘家】 初三,出嫁的女子要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也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三,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这天女婿给丈人家拜年,手里自然不能空,拎着大大小小的礼品是必须的。有的地方还有拦新女婿的习俗,只有交上糖果、香烟等,才可以顺利得抵达丈人家,而且这一天,女婿是坐在大客的位置,也是全年唯一的一次可以享受“贵客”待遇的机会。

【初五破五】 初五俗称破五。。所谓“破五”就是指过年时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主要要做的是送穷,迎财神。南方喜欢选择初五开业,但烟台的习俗则是正月初八,其实这也是近些年的'习惯,图一个“开门发发发”。另外“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初九庙会】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烟台人习惯逛庙会。这一天,毓璜顶公园总是人头攒动,嘎嘎响的皮老虎,神奇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人……,很多稀奇的民间玩意儿都在这一天集体亮相。有一种说法叫“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初九这天的禁忌是晒衣服和倒垃圾,会惹得玉皇不高兴。

【初十吃年酒】 按照烟台史料上讲,正月初十,亲友开才开始相互宴请,称之为“吃年酒”。不过近年来,“吃年酒”往往从初三之后就开始了,今天七大姑一桌,明天八大姨一席,后天朋友又一聚。“要想感情深,就得一口闷”,这期间的酒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未来一年的愿望和打算,都在这亲朋好友的酒席上交流了。

【十五逛灯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按烟台的习俗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供人们游玩,而且要求通宵鼓乐,燃放焰火,并有在墓前燃灯的习俗……

【过年饺子】北方人的习惯,除夕晚上要吃饺子,烟台也不例外。按老习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二十九,家里就得开始包饺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饺子。这两顿的饺子比较特别,要随机包进硬币、糖果、年糕、红枣、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币代表来年不愁钱,小孩子吃到年糕会长个,吃到糖果则预示着甜甜蜜蜜。大家吃吃笑笑,小孩们更是不为吃饺子,就是相互攀比谁吃出的吉祥物多。

【除夕祭祖】年三十要吃饺子,但比饺子更重要的是祭祖,这可是除夕夜期最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正间地的墙上,安放供桌,摆好供品。年夜饭之前得放鞭炮,家中的男性得祭拜祖先,小孩和妇女是不能参加的。祭祖就要磕头,这磕头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一般按家中的辈分高低,长辈在前晚辈在后依次跪拜,表情要肃穆,穿戴也得整齐。

【忌讳】从除夕晚上开始,就算进入新年了,在说话和生活中就有很多禁忌。比如蒜不能叫蒜,烟台音读“San”,和“散”同音,过年讲究团圆哪能说离散呢,所以蒜就得说“意和菜”;东西吃完了,不能说“完了”或者“没了”,要说“不多了”或者不说;吃的花生皮、瓜子皮等,不能用扫帚清扫,因为会把福气财气洗扫没了,只有初三放鞭炮送神之后,才可以动扫帚、添水缸;不能使用刀叉,有的人家甚至连药不能吃。另外,说话带脏字或者打架等等,都是大忌,总之和过年的喜庆气氛不协调地,都是禁止的。

【压岁钱】压岁钱,这大概是孩子们喜爱春节的最重要的理由了。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按照习俗,第一个包着压岁钱的红包往往都是父母给的,往往在年夜饭之后,父母就给孩子们发放红包和糖果,另外还有人家习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或者新衣服的口袋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压岁钱也就两毛五毛的,钱一到手,换来的就是小人书、小鞭儿、山楂片、水果糖,奢侈了就是冰糖葫芦。现在的孩子平时都是要啥有啥,所以对压岁钱也就没看重,大多都是交给了父母保管。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按烟台的习俗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供人们游玩,而且要求通宵鼓乐,燃放焰火,并有在墓前燃灯的习俗……

二、烟台城市简介

烟台,山东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北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青岛,南邻黄海,北濒渤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辽宁大连隔海相望,海岸线长909千米,有岛屿63个。截至2020年6月,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6个县级市。总面积13864.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烟台市常住人口为710.21万人,城镇化率65.42%。

烟台市因境内烟台山得名。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组建省辖地级烟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烟台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环渤海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

2021年,烟台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1.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1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8.5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487.11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构成为7.2:41.3:51.5。

三、山东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一)、东营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东营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东营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查看更多

(二)、枣庄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枣庄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枣庄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腊八枣庄有“进了腊月都是年”和“...查看更多

(三)、淄博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淄博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淄博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接年淄博市称“请神”。即在除夕夜...查看更多

(四)、青岛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青岛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青岛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1 辞灶与忙年过年之前要忙年,青...查看更多

(五)、济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济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济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济南一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筹划过...查看更多

(六)、山东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山东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山东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12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44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55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1-27 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