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甘肃高校 > 正文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更新:2023-09-17 19:01:32 高考升学网

1、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兰州交通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率属于省政府的公办本科学校。根据兰州交通大学在各省发布的招生计划批次设置,我们可以知道,兰州交通大学是一本高校,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898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1958年,铁道部决定在兰。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兰州交通大学2023年最新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898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1958年,铁道部决定在兰州创办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铁道电机、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机械5个系7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由北京铁道学院(即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即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迁入兰州,以林达美、沈智扬、胡春农、孙祺荫、张殿执为代表的京唐两院34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兰州任教,当年顺利实现了446名新生的招生。60年代,又抽调了一批留苏科学技术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老一辈教育家们带领五湖四海的学子一起,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下初心不改、孜孜以求,以他们建校、爱校、荣校的智慧和情感开启了兰州交大的第一个甲子岁月。2000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经过63年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交通的特色办学之路,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校舍建筑面积88.7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27万册。有21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全日制在校生3.1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人,研究生6123人,高职学生2288人,国际学生385人。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中,签约国企比例保持在75%以上,45%左右的学生签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在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教育部专家好评。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提升工程,学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稳中有升,形成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格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挑战杯”“数学建模”“结构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外研社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五年来,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48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共128项。2017年分别入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3年来,学校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以中科院院士赖远明、万科集团原董事会主席王石等为代表的20余万名优秀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业务精、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校现有教职工2315人,其中专任教师1725人,教授332人、副教授651人,有博士生导师91人、硕士生导师1202人。有双聘院士2人,入选“”特聘教授1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青1人。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4人。学校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西部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8个。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英语、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铁道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工程制图、水质工程Ⅱ、大学计算机基础1、数据与场景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专业评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依托铁路行业,突出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有8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土木结构、环境保护、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绿色能源、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参与了青藏、兰新、兰渝等多个铁路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全国承担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早最多的高校,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有“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铁路四电BIM与智能应用铁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数达到66个。五年来,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高铁建设等国家战略,成立了黄河水环境研究院、常州研究院。五年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31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40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其中一等奖7项,2018-2020年有3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天津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在博士生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自2003年起,开展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2+2双学位合作联合办学项目。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现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385名国际学生。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和“高铁走出去”战略,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孟加拉国、俄罗斯、马其顿、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63年风雨兼程,63年春华秋实,从建校第一天起,学校就肩负起“为西北铁路建设和培养铁路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交通共命运。一代代兰州交大人扎根西北,在变化中坚守,在传承中发展,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西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之路!面向未来,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校风和“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为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更新至2021年4月)

全国双一流大学有哪些学校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42 所

A类36所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B类6所

东北大学 郑州大学 湖南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理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南昌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大学 西藏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宁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北京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清华大学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外交学院

政治学(自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学(自定)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南开大学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自定)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吉林大学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

畜牧学(自定)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学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学

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浙江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

化学(自定)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

数学、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河南大学

生物学

武汉大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自定)

湖南大学

化学、机械工程

中南大学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中山大学

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

药学(自定)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海南大学

作物学(自定)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自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西南大学

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贵州大学

植物保护(自定)

云南大学

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

生态学(自定)

西北大学

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兰州大学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

生态学(自定)

宁夏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石河子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

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一).2023年甘肃高考能填报多少个志愿,总共几个志愿学校和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根据甘肃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预测,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本科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可以填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此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考试院发布为准。一、2023年甘肃高考能填报多少个志愿一、甘肃高考:本科一批志愿本科一批(I段)可填9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6个专业。梯度建议:“冲”的梯度填1个学校,“稳”的梯度填5个学校,保的梯度填3个学校。二、甘肃高考:本科...查看更多

(二).2023年甘肃高考第一志愿能填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影响第二志愿录取吗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高考志愿填报在高考中至关重要,因此大家非常想了解2023年甘肃高考可以填报几个志愿几个学校以及几个专业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2023年甘肃第一志愿能填报几个学校一、甘肃高考:本科一批志愿本科一批(I段)可填9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6个专业。梯度建议:“冲”的梯度填1个学校,“稳”的梯度填5个学校,保的梯度填3个学校。二、甘肃高考:本科二批志愿本科二批(K段)可填9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6个专...查看更多

(三).2023年甘肃高考提前批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附填报的志愿数量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高考暂未开始,根据往年甘肃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甘肃高考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段均实行“1+1”顺序志愿,1个第一志愿和1个第二志愿。一、2023年甘肃高考提前批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2023年甘肃高考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查看更多

(四).2023年甘肃专科志愿填报时间表 专科高考能填几个志愿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由于2023年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还未正式公布,因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以便大家进行参考。一、2023年甘肃高考专科志愿什么时候开始填报2022年甘肃省高考专科志愿填报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填报,分别是:6月25日-27日和8月6日-8日。因此,我们“预测”2023年甘肃省高考专科志愿填报时间也将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填报,具体如:1、2023年6月25日-27日:第一次填...查看更多

(五).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专业(本科+专科)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高考还未开始,根据往年甘肃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甘肃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一、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专业甘肃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查看更多

(六).2023年甘肃高考几个志愿填报 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高考暂未开始,根据甘肃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看,甘肃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具体内容大家关注官网的通知。一、甘肃高考几个志愿填报1.甘肃高考普通文理类志愿和专业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本科一批(I段)、本科二批(K段)和高职(专科)批(...查看更多

(七).2023年甘肃高考可以填几个志愿几个专业 具体的志愿批次设置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高考暂未开始,根据甘肃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看,甘肃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填报志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各位更新和讲解,敬请关注!一、2023年甘肃高考可以填几个志愿几个专业1.甘肃高考普通文理类志愿和专业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查看更多

(八).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平行志愿有几个及录取规则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高考即将开始,每年就有一些学生的成绩不错,但因为对志愿填报的要点、政策等不熟悉,导致没能上到理想的大学或专业。小编整理了关于甘肃高考志愿平行志愿有几个及录取规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2023年的考生有所帮助。一、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平行志愿有几个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本科一批(I段)、本科二批(K段)和高职(专科)批(Q段、R段)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查看更多

(九).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可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有很多的考生及家长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暂未公布,以下是2022年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一、甘肃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1、甘肃高考:本科一批志愿本科一批(I段)可填9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6个专业。2、甘肃高考:本科二批志愿本科二批(K段)可填9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6个专业。3、甘肃...查看更多

(十).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填报政策有哪些(最多几个志愿)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考生在上网录入志愿信息之前,应仔细了解甘肃省志愿填报的有关政策,志愿填报最多几个志愿,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甘肃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专业 ,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2023年考生参考。一、甘肃高考最多几个志愿2023年甘肃高考尚未开始,根据以往甘肃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可以填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查看更多

(十一).2023年甘肃高考能报几个志愿(最多几个学校+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甘肃高考能报几个志愿暂未公布,以下是2022年高考志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一、甘肃高考能报几个志愿1.普通文理类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本科一批(I段)、本科二批(K段)和高职(专科)批(Q段、R段)设置9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段(A段、C段、G段、J段、L段、P段、S段)实行“1+1”顺序志愿(1个第...查看更多

(十二).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能填选几个大学和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甘肃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可以填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一、2023年甘肃高考志愿能填选几个大学和专业(1)普通文理类实施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B段、D段、E段、F段)、本科一批(I段)、本科二批(K段)和高职(专科)批(Q段、R段)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不...查看更多

3、兰州交通大学重点特色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重点特色专业有城乡规划学、力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程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建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太阳能发电)

序号 评级名称 数量 专业/学科名称
1 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 4 城乡规划学、力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
2 省级重点学科 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 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1 土木工程
4 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 工程管理
5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6 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3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7 校特色优势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甘肃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建设项目,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全国第8位,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 1 交通运输工程
8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9 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1 工程学
10 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1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被评为B-类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1 机械工程
12 国家级特色专业、甘肃省重点专业 1 给水排水工程
13 甘肃省重点学科 4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
14 甘肃省特色专业 1 建筑学
15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遥感科学与技术
16 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1 能源与动力工程(太阳能发电)

4、兰州交通大学特色专业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5 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省级(直辖市) 10 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应用化学、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3 省重点、培育专业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5、兰州交通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兰州交通大学开设专业有英语、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绘画、产品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供用电技术、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数控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工程测量技术、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车辆技术、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铁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焊接、塑性成型方向)、城乡规划、建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兰州交通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 专业名称 本专科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
葡萄牙语 本科
法语 本科
西班牙语 本科
阿拉伯语 本科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动画 本科
绘画 本科
产品设计 本科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经济学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统计学 本科
应用物理学 本科
铁道技术学院 供用电技术 专科
铁道供电技术 专科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科
数控技术 专科
动车组检修技术 专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科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科
铁道工程技术 专科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专科
工程测量技术 专科
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 专科
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专科
铁道车辆技术 专科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 专科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
环境工程 本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
环境科学 本科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本科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车辆工程 本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工业工程 本科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物联网工程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工程 本科
交通运输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物流管理 本科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 本科
测绘工程 本科
地理信息科学 本科
文学与国际汉学院 汉语言文学 本科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生物工程 本科
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工程造价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工程力学 本科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本科
工程管理 本科
铁道工程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焊接、塑性成型方向) 本科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乡规划 本科
建筑学 本科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科

最新图文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大

时间:2024-06-13 03:0:37

兰州理工大学的测绘工程专

时间:2024-06-12 07:0:45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早期教

时间:2024-06-11 18:0:19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

时间:2024-06-11 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