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北京高校 > 正文

中央财经大学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更新:2024-02-07 21:01:51 高考升学网

新的一年高考在即,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院校和专业?选学校选专业又有哪些技巧?今天李老师整理了最新的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包含近三年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排名,和专业招生方向等数据。

中央财经大学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一、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

最新据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招生办官方公布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录取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

1、在北京省份2019年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65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858名;

2、在安徽省份2021年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文科专业分数线是64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61名;

3、在河南省份2019年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6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812名;

4、在河南省份2022年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文科专业分数线是6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69名;

5、在广西省份2020年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64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395名;

6、在重庆省份2020年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文科专业分数线是63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65名;

二、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分数线统计表2019-2022

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 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1 (5000元,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北京 综合 不限 641 3020
2 (5000元,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北京 综合 不限 648 2818
3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北京 文科 - 634 595
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北京 理科 - 654 1858
5 (5000元,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北京 综合 不限 645 3241
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天津 综合 不限 680 1359
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天津 综合 不限 680 1371
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天津 文科 - 624 153
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天津 理科 - 670 702
10 (语种:不限)(口试:否)(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天津 综合 不限 672 2047
11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河北 历史 历史+不限 635 362
12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河北 文科 - 645 291
13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河北 文科 - 653 272
1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河北 理科 - 659 1529
15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河北 历史 历史+不限 632 307
16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山西 文科 - 625 226
17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山西 理科 - 610 3217
18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山西 文科 - 611 244
19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山西 理科 - 639 2127
20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山西 文科 - 606 269
21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山西 理科 - 601 2560
22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山西 文科 - 582 489
23 (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收费标准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制四年)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内蒙古 文科 - 620 167
24 (办学地点北京市)(收费标准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制四年))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内蒙古 文科 - 628 262
25 (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内蒙古 文科 - 609 603
26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内蒙古 文科 - 587 188
2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辽宁 历史 历史+不限 646 208
2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辽宁 物理 物理+不限 661 1247
2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0 辽宁 文科 - 645 309
30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0 辽宁 理科 - 661 1234
31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辽宁 文科 - 647 135
3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辽宁 理科 - 661 710
3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辽宁 物理 物理+不限 646 1574
34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辽宁 历史 历史+不限 629 258
35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吉林 文科 - 602 331
3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吉林 理科 - 608 1823
3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吉林 文科 - 619 253
3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吉林 理科 - 655 885
3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吉林 文科 - 614 265
40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吉林 理科 - 653 760
41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吉林 理科 - 612 1228
4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吉林 文科 - 584 229
4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黑龙江 文科 - 624 181
44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黑龙江 理科 - 622 1294
45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黑龙江 文科 - 619 206
4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黑龙江 理科 - 654 1236
4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黑龙江 文科 - 615 205
4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黑龙江 理科 - 652 855
4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黑龙江 理科 - 602 1412
50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黑龙江 文科 - 585 254
51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1 上海 综合 不限 561 3794
52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0 上海 综合 不限 557 3925
53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办学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19 上海 综合 不限 560 3636
5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2 上海 综合 不限 566 4276
55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609 865
5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江苏 文科 - 399 564
5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以下各专业学习地点待定,详询院校)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江苏 文科 - 388 637
5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618 6240
5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601 928
60 (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浙江 综合 不限 669 3434
61 (5000元/年;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安徽 文科 - 642 661
62 (5000元/年;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安徽 文科 - 626 305
63 (5000元/年;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安徽 理科 - 660 2389
6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安徽 文科 - 632 330
65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安徽 理科 - 639 2333
66 (5000元/年;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安徽 文科 - 600 700
67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621 348
68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642 1939
69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福建 文科 - 626 329
70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福建 理科 - 648 1931
71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福建 文科 - 615 555
72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福建 理科 - 621 2117
73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611 693
7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627 3225
75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就读校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江西 文科 - 635 487
7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江西 文科 - 614 441
7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江西 文科 - 628 208
7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江西 文科 - 606 422
7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山东 综合 不限 649 1754
80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山东 综合 不限 668 1484
81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山东 文科 - 632 236
8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山东 理科 - 660 1010
8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山东 综合 不限 642 2232
84 (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河南 文科 - 646 561
85 (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河南 理科 - 647 5113
86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河南 文科 - 641 412
87 (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河南 理科 - 667 4082
88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河南 文科 - 616 786
89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河南 理科 - 637 3812
90 (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河南 文科 - 609 669
91 (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河南 理科 - 629 4848
9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641 413
9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622 8696
9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湖北 文科 - 617 478
95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湖北 文科 - 628 268
9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湖北 物理 物理+不限 598 8645
9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湖北 历史 历史+不限 600 1335
98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收费5000元/年;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湖南 文科 - 640 395
99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办学地点: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湖南 文科 - 640 236
100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625 796
101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645 3943
102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广东 文科 - 613 775
103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广东 理科 - 655 2700
104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广东 文科 - 611 1081
105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广东 理科 - 622 3616
106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北京市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631 6461
107 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北京市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600 1678
108 (文史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广西 文科 - 630 316
109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广西 理科 - 632 1242
110 (文史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广西 文科 - 623 173
111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广西 理科 - 646 1395
112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广西 文科 - 615 374
113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广西 理科 - 650 1462
114 (文史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广西 文科 - 613 792
115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海南 综合 不限 732 635
11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海南 综合 不限 756 311
117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海南 综合 不限 737 593
118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重庆 历史 历史+不限 643 317
119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重庆 文科 - 639 265
120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重庆 文科 - 630 297
121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重庆 历史 历史+不限 623 302
122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四川 文科 - 622 439
123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四川 理科 - 657 2455
124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四川 文科 - 625 231
125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四川 理科 - 669 1572
126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四川 文科 - 634 307
127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就读校区)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四川 理科 - 680 1655
128 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就读地点。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四川 文科 - 623 393
12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0 贵州 理科 - 645 1158
130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贵州 理科 - 641 804
131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云南 文科 - 653 318
13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云南 文科 - 653 240
13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云南 文科 - 659 131
134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云南 文科 - 659 262
135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地点北京市市辖区海淀区/昌平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陕西 文科 - 641 191
136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地点北京市市辖区海淀区/昌平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1 陕西 理科 - 649 1088
137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地点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陕西 文科 - 655 213
138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地点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20 陕西 理科 - 666 898
139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地点: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陕西 文科 - 647 219
140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教学地点: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按学校两校区建设规划和办学实际确定。)经济学类专业 2019 陕西 理科 - 664 941
141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陕西 文科 - 608 296
14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陕西 理科 - 627 1912
14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甘肃 文科 - 584 171
144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甘肃 理科 - 568 2459
145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1 青海 理科 - 560 463
146 (年收费5000元含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0 青海 理科 - 576 401
147 (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青海 理科 - 593 318
148 (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1 宁夏 理科 - 559 881
149 (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0 宁夏 理科 - 607 436
150 经济学类专业 2019 宁夏 理科 - 605 435
151 (语种不限)经济学类专业 2022 宁夏 理科 - 543 1080
152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19 新疆 理科 - 633 444
153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专业 2022 新疆 理科 - 575 730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哪个好 2023分数线排名对比
中央财经大学和东华大学哪个好 2023分数线排名对比
中央财经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哪个好 2023分数线排名对比
中央财经大学贵州录取分数线及招生人数 附2022-2020最低位次排名
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哪个好 2023分数线排名对比
中央财经大学怎么样,评价好不好
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一览表
中央财经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哪个好 2023分数线排名对比
中央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哪个好 2023分数线排名对比
中央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中央财经大学在江苏高考专业招生计划2023(人数+代码)
中央财经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三、中央财经大学师资和院系介绍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学校总占地面积1027165平方米,其中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截至2021年9月底,全校教职工18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28人。教授3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09%,副教授47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29%;具有博士学位者9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82%。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0128人,硕士研究生5652人,博士研究生854人,留学生414人,成人教育学生3493人。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统计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经济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3个专业学位于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4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4 09:0:10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4 09:0:59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4 09:0:20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4 0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