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高考大数据 > 正文

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更新:2023-09-23 19:47:31 高考升学网

很多家长想要知道2023年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大学,但是如果想报好一份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对如何选择大学和高考志愿录取规则与录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需要掌握志愿填报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就是志愿填报的技巧与方法,数据+方法,才可以将志愿报好。本文李老师根据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筛选出了高考625分可以上的公办本科大学具体名单。

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一、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高考考625分可以上的公办本科大学名单具体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

聚志愿: 包含院校库专业库和职业库的查询功能,院校库内包含全国30个省份的所有统招院校;专业库内包含本科和专科的所有专业信息,职业库内包含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全部职业信息。内设筛选功能,北京用户可通过筛选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wukong.zhiyuanku.com/

二、近三年高考625分可以上的公办本科大学名单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 最低分数 最低位次 公办/民办/本科/专科 院校类型
1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 2022 620 5999 公办/本科 医药
2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2 625 5408 公办/本科
3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2 626 5280 公办/本科
4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2 627 5172 公办/本科
5 武汉大学 北京 2022 634 4400 公办/本科
6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 2022 622 5775 公办/本科
7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 2022 631 4761 公办/本科 理工
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2022 627 5172 公办/本科 理工
9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北京 2022 619 6115 公办/本科 理工
10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 2022 618 6248 公办/本科
11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北京 2022 618 6248 公办/本科
12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北京 2022 624 5530 公办/本科
13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2022 634 4400 公办/本科 理工
14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2022 630 4857 公办/本科 政法
15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2 621 5887 公办/本科
16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2 626 5280 公办/本科
17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2 627 5172 公办/本科
18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2 625 5408 公办/本科 理工
19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2 635 4288 公办/本科 理工
20 四川大学 北京 2022 616 6509 公办/本科
21 四川大学 北京 2022 624 5530 公办/本科
22 四川大学 北京 2022 629 4964 公办/本科
23 四川大学 北京 2022 631 4761 公办/本科
24 四川大学 北京 2022 634 4400 公办/本科
25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2 625 5408 公办/本科 语言
26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2 635 4288 公办/本科 语言
27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2 625 5408 公办/本科 语言
28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2 625 5408 公办/本科 语言
29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2022 615 6652 公办/本科 医药
30 山东大学 北京 2022 624 5530 公办/本科
31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北京 2021 629 4310 公办/本科
32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1 618 5597 公办/本科
33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1 619 5479 公办/本科
34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1 621 5237 公办/本科
35 武汉大学 北京 2021 628 4415 公办/本科
36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 2021 617 5719 公办/本科
3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 2021 633 3881 公办/本科 理工
38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 2021 618 5597 公办/本科 理工
3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 2021 623 4983 公办/本科 理工
4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626 4635 公办/本科 理工
41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634 3784 公办/本科 理工
42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北京 2021 632 3977 公办/本科 理工
43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北京 2021 635 3664 公办/本科 理工
44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 2021 632 3977 公办/本科
45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 2021 633 3881 公办/本科
46 厦门大学 北京 2021 633 3881 公办/本科
47 厦门大学 北京 2021 634 3784 公办/本科
48 东南大学 北京 2021 635 3664 公办/本科
49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北京 2021 615 5971 公办/本科
50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2021 633 3881 公办/本科 理工
51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2021 632 3977 公办/本科 政法
5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2021 634 3784 公办/本科
53 中山大学 北京 2021 635 3664 公办/本科
54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618 5597 公办/本科
55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623 4983 公办/本科
56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627 4540 公办/本科
57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629 4310 公办/本科
58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1 616 5860 公办/本科 理工
59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1 623 4983 公办/本科 理工
60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1 634 3784 公办/本科 理工
61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2021 631 4074 公办/本科 财经
62 四川大学 北京 2021 621 5237 公办/本科
63 四川大学 北京 2021 621 5237 公办/本科
64 四川大学 北京 2021 623 4983 公办/本科
65 四川大学 北京 2021 624 4866 公办/本科
66 四川大学 北京 2021 626 4635 公办/本科
67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23 4983 公办/本科 语言
68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25 4759 公办/本科 语言
69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31 4074 公办/本科 语言
70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32 3977 公办/本科 语言
7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35 3664 公办/本科 语言
72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18 5597 公办/本科 语言
73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624 4866 公办/本科 语言
74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0 617 6603 公办/本科
75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2020 621 6018 公办/本科
76 武汉大学 北京 2020 634 4353 公办/本科
7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631 4705 公办/本科 理工
78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 2020 620 6157 公办/本科 理工
7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北京 2020 627 5201 公办/本科 理工
8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630 4830 公办/本科 理工
81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北京 2020 633 4467 公办/本科 理工
82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北京 2020 621 6018 公办/本科
83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2020 633 4467 公办/本科 理工
84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626 5321 公办/本科
85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629 4950 公办/本科
86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630 4830 公办/本科
87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635 4223 公办/本科
88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625 5455 公办/本科 理工
89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627 5201 公办/本科 理工
90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634 4353 公办/本科 理工
91 四川大学 北京 2020 624 5586 公办/本科
92 四川大学 北京 2020 628 5087 公办/本科
93 四川大学 北京 2020 628 5087 公办/本科
94 四川大学 北京 2020 629 4950 公办/本科
95 四川大学 北京 2020 629 4950 公办/本科
96 四川大学 北京 2020 631 4705 公办/本科
97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0 632 4589 公办/本科 语言
98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0 635 4223 公办/本科 语言
99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0 629 4950 公办/本科 语言
100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0 633 4467 公办/本科 语言
2023年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文科
2023年新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历史
2023年新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2023年新高考625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物理
2023年新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历史)
2023年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
2023年新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物理)
2023年新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综合)
2023年新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公办大学(物理)
2023年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公办大学
2023年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公办大学(理科)
2023年新高考625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公办大学(综合)

高考志愿填报:选报[新增专业]四大秘诀

何谓新增专业

对新增专业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判断:

一种是“国家新增专业”,也就是以前高校从未开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专业。如,2011年国家新增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另外一种是指,某高校新增专业。也就是说,某专业以前就有高校开设,只是对于某个学校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现在新增加了,称之为“高校新增专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自2013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新增专业“西班牙语”这就可以称为北理工的新增专业,而以前西班牙语专业在北语、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开设的多年。

报考新增专业的顾虑

国家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从反馈来看,考生家长对报考新增专业一般存在一些顾虑。

一是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

考生家长在面对第一年招生的新增专业时都会遇到没有往年数据做参考的问题。没有参考数据报考时往往会觉得心里就没底。

二是对所报学科专业缺乏了解。

尤其是国家新增专业,考生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专业名称,更别提弄清它学的是什么,对未来发展和就业没有准确的预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这些顾虑都很有道理,所以,在报考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考虑、慎重选择。

选报新增专业小秘诀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

选择新增专业一定要从个人定位和兴趣出发。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了解对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专业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的情况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机,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这一原则。

很多人光听专业名称感觉炫目、诱人就选择报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考生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人才需求状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趋向等众多问题。这一点对于选择国家新增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考察,某一专业真的是你兴趣所在,所学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气质性格比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选专业的范畴。

2.选报时参考整体专业平均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新增专业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则录取分数比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不管怎样,新增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应该在开设院校提档分数线之上,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考生家长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数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几率。

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那么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

3.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

当同一个新增专业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一般来说,如果新增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

还有不少国家新增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物联网专业,就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测控专业、通信专业、软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当你对某个专业一无所知时,其实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在专业相同,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还以物联网为例,和物联网联系比较紧密的有计算机和通讯专业,报考时就可以找计算机专业或者通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4.选择相近专业“曲线救国”

确实像很多考生家长顾虑的那样,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没法准确把握。但这也要分别来看,对于“高校新增专业”来说,虽然新增某专业的高校无数据可查,但是,其他同层次开设了该专业高校的录取、报考、就业等数据完全可以借来参考。只要慎重选择学校就可以了。

而国“家新增专业”可能没有任何数据作为参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说明未来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还是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可能学生都毕业了这个行业依然没有成熟的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个新增专业或有志于这个领域,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先从其他相关、相近专业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搞一下“曲线救国”.

目前,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本科阶段更偏向于打基础、通识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选择一个基础方向学精、学专,未来可以从事更高端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响就业,转专业也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基础才是专业发展的支持。

平行志愿投档潜在风险与认识误区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分科类将考生投档分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第1名、第2名、第3名……第n名),然后依据位次顺序对考生逐一检索,考生A、B、C、D等若干个平行志愿中满足投档条件的,按最靠前的志愿院校投档。

平行志愿投档潜在风险与认识误区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缓解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但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没有风险。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正常落榜的风险依然存在。第二,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第三,定位不准排序不慎重风险。第四,梯度不合适的风险。

从往年填报指导来看,众多考生和家长主要有以下错误认识。

误区一:志愿没有先后

实际上,考生个人志愿平行之中不是平等关系,暗藏着先后顺序。当考生满足多所学校投档条件时,要按A、B、C、D(E、F)的顺序对考生志愿进行检索,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误区二:可以一档多投

事实上,平行志愿是一档一投,考生每批次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最多只能投档一次,投档一所院校。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不当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则不会再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求志愿。

误区三:没有退档风险

实际上,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且投档比例大多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当考生的实际成绩与志愿填报的高校的实际要求专业成绩有差距时,投档后会被退档。

误区四:同批次先后录取

在实际录取中,所有批次投档检索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考生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环节。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

三、高考625分可以上的公办本科大学名单简介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六。哈工大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中国“C9联盟”高校成员。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15个工科学科步入A类行列,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学校拥有以39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

3、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近1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

4、北京邮电大学: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学校始终肩负“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

5、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进入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新高考233分能上什么

时间:2023-09-24 10:0:45

高考191分能上什么大

时间:2023-09-24 10:0:40

新高考192分能上什么

时间:2023-09-24 10:0:31

新高考227分能上什么

时间:2023-09-24 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