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9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三)

更新:2023-08-18 08:22:40 高考升学网

  三、重点工作

  (一)着力深化“四大一高”,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坚持以“四大一高”战略引领经济转型,培育综合竞争优势。

  抢抓政策机遇,持续提升大通关。落实国务院加快大通关建设的精神,加快申报综合保税区,谋划建设铁路开放口岸和陆港物流中心。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建立推进机制,梳理政策项目,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开展对接,推动尽快出台《河南省关于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实施方案》。

  完善基础支撑,持续推进大交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连霍高速公路改造、三淅高速南段年底前建成通车;争取蒙华铁路、渑垣高速、芮宝高速黄河大桥等项目早日开工;加快推进国道310、209、344线和省道331、245线改造工程。扎实开展干线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释放消费潜力,持续繁荣大商贸。顺应“互联网+”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持续推动阿里巴巴三门峡产业带建设,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5家,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大中海、义乌商贸城等项目优化业态、提升管理,增强市场号召力;宏江龙街、嘉亿广场等项目准确定位、集聚品牌,早日开业;万达广场等项目强化服务、明确节点,加快进度。加快建设各县(市)商贸项目,积极发展农产品、果品、建材、汽车等专业市场。办好第四届特博会,以“一节一会”为龙头,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发展物流业,抓好万石物流、大一物流等项目,谋划推动“一带一路”大宗商品服务中心项目。

  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发展大旅游。落实《三门峡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沿黄半岛景观带为主体框架,整合天鹅湖、黄河公园、函谷关、地坑院等资源,培育主城区旅游产业增长极。推动双龙湾、黄河丹峡、甘山、燕子山等景区提档升级,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5亿元,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办好第21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加强宣传营销,重点开拓北京、西安旅游客源市场,接待海内外游客增长13%,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

  实施创新驱动,持续加快高新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抓好赛诺维制药、速达电动汽车等项目,加快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新建省市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建好高新企业孵化器,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二)着力提高质量效益,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强化投资拉动。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45个,总投资1988.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建立“十三五”重大项目库,谋划储备重大项目300个以上。

  激活消费需求。实施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消费工程,鼓励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潮流,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让大众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培育出口比较优势。用好“郑欧班列”机遇,发挥通关比较优势,支持电池隔膜、铜箔、果汁、磨料、香菇等优势出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50家以上。

  优化企业服务。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加强煤电油运调节调控,积极拓宽大用户直供、大工业用电渠道,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着力防控风险。坚决制止、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妥善化解市场风险、行业风险、金融风险等各类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坚持长短结合,谋划好全局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措施,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重要试点、重点工作列入国家和省规划。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持续增长新动力。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抓好骏通车辆年产1万辆起重专用车、速达电动汽车、河南能化汽车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发展精密量仪、特种专用车、数控机床等终端、高端产品,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黄金、煤化工、铝工业等传统产业技改提升工程,帮助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让传统产业“老树开出新花”。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食品药品等产业,抓好灵宝汇源果汁、卢氏乐氏同仁堂药厂等项目建设,让新兴产业“新芽长成大树”。加快“两化”融合发展,实施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开展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试点。加快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公斤;果品产量保持在20亿公斤以上;完成烟叶收购60万担;发展蔬菜5万亩,食用菌1.6亿袋,水产品2万吨。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雏鹰生态猪等现代畜牧产业化集群,年内新发展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机遇,规划建设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50家、家庭农场8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白虎潭水库、大石涧水库等项目,启动总投资2.7亿元的国家抗旱规划项目。解决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抓好精准扶贫开发,集中改善40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对4400名贫困群众实施搬迁,实现3.7万人稳定脱贫。

  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为载体,推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提升质量,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扩大规模,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增添活力。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年内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确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四)着力完善科学载体,蓄积产业发展新势能。加快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增强战略支撑和综合带动功能。

  推动产业集聚区“三上一提高”。依托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加快污水处理、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

  推动“两区”繁荣发展。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服务能力,年内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三门峡商务中心区,突出生产性服务功能,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以上,确保高速公路通道、欢乐谷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持续推进天鹅湖环球金融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年内新引进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3—5个,尽快形成规模,聚集人气。特色商业区,突出生活性服务功能,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以上,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坚持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以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为平台,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优化城镇体系和布局。落实《三门峡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构建空间布局合理、要素配置高效、区域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分步启动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雨污水管网改造,推进集中供热扩面提质工程。完善城市路网,加快停车场建设;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抓好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青龙涧河提升工程,健全城市水系、生态廊道、环保设施,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稳步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加快中心城区上村片区改造进度,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以上改造项目,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年”活动。巩固城市管理成果,完善市容管理标准和办法,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成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中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建筑开发企业的管理,严厉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建设秩序。

  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争取《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早日获批。加快示范区内部基础设施与周边对接。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优先解决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次,力争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以上。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完成各县(市)、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继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民居,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30个以上,让广大农村更富、更美、更宜居。

  (六)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改革惠民新红利。落实国家、省改革措施,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稳步推进扩大“营改增”试点,控制债务规模,化解债务风险。

  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促进交易公开、公正、规范。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合同备案登记制度。支持发展农业保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力争年内完成市直医药流通企业改制。

  深化其他领域改革。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实施文艺院团股份制改造,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企业登记“三证合一”改革,年内力争实现“一证一号”。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教育、环保等领域的改革。


最新图文

年全国两会开幕式观

时间:2023-08-11 21:0:40

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8-12 14:0:57

学习全国两会政府工

时间:2023-08-10 21:0:49

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出

时间:2023-08-12 0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