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9年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全文)(二)

更新:2023-09-21 13:53:00 高考升学网

  (五)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民生支出45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6%,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民生得到更好保障和改善。

  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强化就业指导和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44.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3万人。

  强化社会保障。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80.8万人、42.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86元,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在地区之间、制度之间实现顺畅衔接。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新开工建设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5个,新增养老服务机构设施4009个、床位5.8万张,为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02.59亿元。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保障性住房开工65.16万套、基本建成27.16万套,一批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优先发展教育。全年财政教育支出1233.1亿元。财政投入和国家助学贷款72亿元,奖助各类学生3649万人次,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8.6%,提高3.2个百分点。继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义务教育均衡县新增20个。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99.48%。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和多样化发展试点顺利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取得积极成效。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提高3.9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省部会商,争取国家支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985”和“211”大学在我省实际招生比计划扩大3000多人,更多学子圆了名牌大学梦。

  积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顺利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开展县域医疗联合试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高40元,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问题。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等数字文化工程顺利推进。《永远的焦裕禄》《红旗渠》等8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档案、史志、文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我省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奖牌19枚、创历史新高。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秩序,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实施依法逐级走访,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等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律援助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刑事犯罪,加大反暴恐、打击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力度,平安河南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廉洁从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政府立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困难挑战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亏损增加、融资困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加大,各类风险相互传递、还在积累。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低,城镇化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增大,一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三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方面还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政府公务人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盼还不适应,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综合判断,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主要经济体政策取向各异、发展趋势分化,整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跨国转移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压力增大,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同全国一样,在新常态下,投资和要素驱动力有所减弱、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紧迫、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类潜在风险累积叠加,但四化同步发展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产业集群、载体平台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全省上下建设四个河南的信念坚定、热情高涨,蓄势崛起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增速换挡的必然性、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动力转换的长期性,既要正视困难、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防控各类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8%,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三、重点工作

  今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大力推进“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稳控风险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航空港枢纽建设,确保机场二期工程、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投用,基本建成外围高速公路网。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深化与卢森堡货航及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合作,积极推进中国邮政郑州集疏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网络,提升国际货运集疏能力。加快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本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加快产城融合,推动现代化国际商都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投资、贸易、监管便利化。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带动作用。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强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进一步挖掘城镇化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健全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深入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推动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带建设,依托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城镇密集带,加快郑汴一体化步伐,促进郑州与毗邻城市形成组合型大都市区,支持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增强县城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选择一批重点镇开展小城市建设示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排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建设,推进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日供水能力80万吨;开展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城市快速路、公共交通、停车设施和换乘站建设,完成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主体工程。分类指导各市县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49万套、基本建成30万套。

  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综合提升,加快建设一批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基本建成郑徐客专主体工程,全线开工郑万高铁河南段和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河南段,开工建设郑合高铁河南段,加快郑太、郑济高铁前期工作;着力打通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继续推进客运场站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抓好沙颍河复航等内河水运工程建设。以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推进超低排放高效大机组电源建设和现役机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光伏发电、生物质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加快电网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力争天然气管道通达所有县(市)。以实施“宽带中原”等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信息化,优化4G网络,推动城乡光纤覆盖和普及提速,建设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统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建设各领域信息网络系统。

  充分发挥要素的保障作用。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壮大金融主体。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继续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引导各类企业提升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支持更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再融资;设立债务融资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债券。建成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推动“金融豫军”协同服务地方发展。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转变。用好新型城镇化发展母基金,支持市县探索设立子基金。设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基金。吸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参与我省发起设立的各类基金。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及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程,加快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扩大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规模。

  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试点,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着力解决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

  着力防控各类风险。坚决制止、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妥善化解部分行业特困企业和金融、房地产、地方债务、社会领域积累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坚持长短结合,提高前瞻性、指导性,深入谋划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措施,争取一批全局性事项列入国家规划,增强发展后劲。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年全国两会开幕式观

时间:2023-09-15 13:0:59

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16 06:0:16

学习全国两会政府工

时间:2023-09-14 13:0:08

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出

时间: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