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政策改革 > 正文

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将加速面世

更新:2023-09-20 00:51:28 高考升学网

国企薪酬改革或将加速面世

  据报道,为了统筹推进国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具体方案或将加速面世。

  对于上述领导小组成立,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直言,这说明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已经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苏海南称,以往的经验证明,薪酬改革如果光是在部委这一层级,可能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难达成共识,但上升到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亲自挂帅的层面,反映了中央要突破改革掣肘的决心。

  在苏海南看来,由于已经开了电视电话会,说明具体政策内容可能已经在内部宣读了,估计具体方案很快就能向社会公开。

  有文章指出:国企薪酬改革的关键其实是如何限制国企“自肥”的分配权。

  首先,强化薪酬分配的刚性尺度。客观上使得酬薪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福利,应该与企业效益挂钩、与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挂钩、与员工的平均工资挂钩,同时也应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相对应。换言之,能够得到多少,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其次,关闭福利泛滥的通道。一些国企央企福利甚至超出单纯的薪资额度,比如天价的住房公积金、绩效考核奖金等等。过多过滥的福利、分配项目应当清理和限制。同时,还有国企高管畸高的“职务消费”,成为滋生“软腐败”的温床。个人的吃、穿、住、行、医囊括到“职务消费”中,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体检、疗养、请吃等等,都可列在“职务需要”的名下。

  第三,规范经营行为防止衍生利益分配。一些国企通过不规范持股第三产业、吸纳员工投资等方式,衍生出额外收入,变相谋取不正当利益。

  这些方面,在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中都有设计,有的环节还反复强调。如高管的职务消费,强调,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

  而财经评论人士郭施亮认为:未来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其一、重点突出公开透明,严格监管。

  过去,职务消费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职务消费,已然逐步成为高管们消遣玩乐的保障。

  一边是职务消费无人监管、无人敢问,直接纵容了高管们的铺张消费行为;另一边是职务消费影响社会公平原则,国有企业亏损由老百姓买单,而企业高管却无需问责。由此可见,在一个缺乏公开透明、缺乏监管的环境下,国企的执行效率必然低下。至此,未来国企高管的消费行为必须公开透明,结合监管机构严厉监管,防止出现盲目性的职务消费行为。

其二、重点强调规范化,合理调整高管的薪酬结构。

  缺乏规范化是过去国企存在的主要漏洞之一。同时,因相关责任人的监管不到位,也直接导致国企薪酬结构的混乱。更有甚者,还存在自定薪酬的现象。最终,部分高管借助这个漏洞实现利益输送。因此,重点强调规范化对国企改革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三、重新塑造国企形象,打击利益输送等恶劣行为,强有力地落实相关政策。

  因长期扭曲性的发展,国企的良好形象也被逐渐丑化。然而,因国企高管的权力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利益输送的现象。

  其中,国企依赖自身垄断特权优势占据社会大部分的优质资源,而这类资源也被部分利益者挪用。最终,国企的垄断优势进一步强化,却挤压掉一大批的中小型企业。

  此外,在国家鼓励国企重组上市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已经沦为解决国企资金紧张的必要渠道。而国企高管借助上市,也能够轻松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

  因此,尽管部分上市国企高管的薪酬并不高,但是他们却因不合理的股权激励等方式,获取大量的企业股票。随着国企的成功上市,股价出现了大幅飙升的行情,高管的身价也迅速抬高。经过一段限售期后,上市国企的高管们就能够顺利套现。由此一来,国企上市却沦为了相关利益者实现暴富的工具。

  面对长期扭曲性发展的国企,必须动用强有力的政策给予修复,打击国企利益输送等恶劣行为,重新塑造国企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最新图文

内蒙古高考录取后不

时间:2023-09-15 06:0:33

西藏高考录取后不去

时间:2023-09-17 07:0:37

甘肃高考录取后不去

时间:2023-09-13 08:0:50

青海高考录取后不去

时间:2023-09-21 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