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养老保险 > 正文

养老金入市最新消息2019

更新:2023-08-17 02:57:28 高考升学网

  养老金入市获准或将带动万亿资金

  国务院批复养老金入市,入市最高比例为30%。国务院23日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养老金只限境内投资,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将带动万亿长期资金入市。

  各地养老金结余额,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截至年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45亿元,仅此两项累计结余就接近3.5万亿元。

  以此计算,按照养老金30%的比例投资股市,将带动万亿长期资金入市。分析人士表示,养老金入市既有利于养老金保值增值,同时给市场带来巨量资金,利好股市。

  据《新京报》

  声音>

  总量3.5万亿的养老金,按照30%的比例投资股市,有望带动万亿资金入市;长线资金的入市,从历史时期可以看都表明此位置是市场的阶段性底部;巨量资金的入市,将利好大金融等蓝筹股。——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

  养老金入市利于养老金保值增值,也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属于资本市场的重大政策,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

  分析

  投资者可优先布局三大板块

  在A股市场迟迟未能企稳之际,养老金入市被市场各方寄予厚望。选择在此时公布方案,将对市场的维稳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养老金对资金安全性考量的特质,使得其极有可能和社保基金一样,将质地优良、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作为首选标的。除此以外,那些现金流充裕、高成长、高分红的个股或许也将成为未来养老金的主要投资标的。

  银行板块

  与社保基金类似,养老金对于资金安全性的要求极高,这使得其在未来的资产配置中势必加入那些质地优良、低估值的大盘蓝筹品种。

  而在当前的A股市场中,论起低估值,恐怕谁也不能和银行股叫板。尽管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经营也处在转型过程中,但是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金融业改革和行业面变化、经济结构调整,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银行股估值进一步抬升。近期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不断,同时也在主动释放利好。监管层正在酝酿实行分类持牌制度,银行或将实现跨界经营,再加上银行股的估值优势,银行股的投资价值逐步显现。

  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显示,下半年看好银行股主要有三大理由:信贷资金低成本流向实体经济、降息周期的结束以及风险溢价降低。这些原因成立将带来银行板块系统性机会。另外,下半年银行获得A股券商牌照,或者高估业务的进一步分拆,将带来银行股阶段性行情。关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

  高派现个股

  分析指出,一些具有低估值特征的价值股年报派现将有望超过银行定存利息。在这一背景下,那些现金流充沛,高分红、估值合理、公司治理较好的品种,更可能成为长线资金关注的方向。此前,口味趋同的社保基金曾重仓介入中国平安、农业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股,以及大秦铁路、招商轮船、芜湖港、南方航空等交通运输类股,这些都是高派现品种。而从板块分类来看,电力行业相对现金分红派现力度最大。

  养老概念股

  养老金入市,投资者最容易联想到的自然就是养老概念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健康养老的危机凸现:截至底,高龄老年人口以年均增长100万的态势上升到0.24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增长到3500万;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均已突破l亿大关。

  深谙养老产业环境的养老金,自然早就看到了中国养老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养老金未来极有可能将养老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龙头个股,纳入到自己的投资范围内。

  养老产业龙头股一览:桂林三金、开元投资、复星医药、双箭股份、金陵饭店、鱼跃医疗、爱尔眼科、凤凰股份、金陵药业、中新药业、恩华药业等。

  养老基金投资利好资本市场

  在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和资本市场比较健全的国家,养老基金都是重要的资金来源,通过市场化投资,既实现了自身保值增值,又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比如,在美国,养老基金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我国养老基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必将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资本市场长期性资金将明显增加。一般而言,保险资金和养老基金是资本市场投资的长期性基金,而且养老基金比保险资金还要稳定;养老基金几十年不用考虑流动性的问题,是发现市场价值和实施价值投资的本源所在。因此,如果一个资本市场没有养老基金或养老基金很少,市场价值就难以发掘,价值投资就难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养老基金是所有国家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基石,其作用如同债市中的20年长期国债。目前,我国在政策上允许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二者合计可以入市的规模最大理论值应是8200亿元左右(6000亿全国社保+2200亿元企业年金),仅占总市值的1.3%,而实际则更低一些,甚至即使在牛市也没有满仓。相比之下,美国资本市场中养老基金的实际占比高达60%。

 第二,资本市场将增加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初级阶段的资本市场里,散户占绝对统治地位,成熟的资本市场里机构投资者将占统治地位,前者的投资主要以投机获利为主,为市场带来较大波动性。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将极大地扩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据统计,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中,散户占统治地位。即使基金业规模较为可观,目前市值高达7.2万亿元,占到11.4%,但由于共同基金里几乎完全由散户“基民”占统治地位,养老基金占比不到10%,长期投资基金很少,在遇到牛市时便必然承受巨大的赎回压力。就是说,中国共同基金同样十分缺乏长期性资金。而美国的共同基金资产中,养老基金占89%,即使在家庭散户“基民”里,持有基金的数量中位数也高达103000美元,更重要的是,在调查问卷中,74%的美国“基民”表示购买基金主要是为了退休而储蓄。

  第三,资本市场将大大减少换手率。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有明显区别的。毫无疑问,散户的投资动机常常是出于明显的短期获利和投机心理,他们始终处于寻找“牛股”和“黑马”之中,因此,寻找“强庄股”和“炒短线”是散户明显的投资行为特征,于是换手率特别高。十几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换手率远远高于成熟市场。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换手率为190%(实际交易量占市值可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养老基金市场十分发达的美国仅为第八(95%),在养老基金实行完全投资体制的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等拉美国家,换手率都不到28%。这些国家资本市场之所以换手率低,除了养老基金作为长期基金追求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十几年前,生命周期基金(目标日期基金)诞生以后,很多国家引入了这个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资本市场投资行为得以改变,因为生命周期基金的资产配置和股票持有比例变化是有公式和模型制约的,是自动的,这就更加降低了资本市场换手率。

  第四,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将发生变化。养老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具有很强的低风险偏好,追求长期稳定收益,而且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很少频繁换手,这将开启价值投资,牵引追求长期收益性的投资理念,对短期投机心理将是一个巨大的抗衡力量,有利于减少股指波动的幅度,遏制大起大落的频繁发生,市场投机的可乘之机将会减少。养老基金投资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带动优质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质量。

  养老金入市,积极改革就会稳妥

  只要能够实现集中化、阳光化管理,能够融合政府的监管与市场的自我管理,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就完全可控

  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结束征求意见,养老金入市又前进一步。有媒体统计,除先期开展试点的广东、山东外,截至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1000亿元的江苏、浙江等省市,也有望成为首批养老金正式入市的省份。

  酝酿养老金入市,目的在于盘活结余资金,增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弥补可能出现的支付缺口。过去基于安全考量,结余养老金多数存于银行或购买国债,收益率偏低,导致养老金长期处于贬值风险中。将部分养老金投入市场,实际上是引入了市场配置工具,这有助于通过市场之手提高养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强化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这意味着养老金管理模式的巨大突破。

  不过,对于养老金入市不能只有收益预期而没有风险预期。一方面,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地方养老金的统筹度偏低,透明度不够,如何将分散的养老金归集于省级和国家级的委托投资账户,让养老金从沉睡状态中醒过来,让阳光照射到黑洞中,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养老金入市,在提升了投资收益的同时,投资安全性则有可能下降。市场的起起落落,必然导致入市养老金的市值随之起伏。如何维持养老金的投资安全也是一大考验。

  这也就意味着,养老金入市包含了能否保证收益率、能否发挥集合效应、能否在阳光下运行这三重风险。

  化解多重风险,显然不能靠单兵突进式的风险管理手段,必须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正因此,更需以养老金入市为契机,撬动养老金管理制度的整体改革。

  首先,必须打破小的利益格局,尽快提高养老金管理的统筹度。变分散管理为统筹管理,这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人口流动趋势,还有利于协调各地养老金多寡不一的局面。提高统筹度的过程,也是查实各地养老金财务状况和记账利率的过程,这有助于为养老金管理注入阳光并发挥集合效应。

  其次,科学划定入市养老金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除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高风险产品外,入市养老金与回报周期长但回报稳定的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应结合起来,这既有助于形成安全投资组合,也有助于提高入市养老金与宏观经济导向的配合作用。

  第三,用市场化手段控制养老金投资风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投资管理机构和受托机构需分别按当期管理费的20%和年度净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专项兜底资金应交由第三方管理,同时应按照市场规则及时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以此形成强约束力,避免风险扩散。

  余额超过3.5万亿元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被称作百姓的“保命钱”。管理好这笔“保命钱”,当然需要稳妥行事。而去除积弊的全面改革就是最大的稳妥。只要能够实现集中化、阳光化管理,能够融合政府的监管与市场的自我管理,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就完全可控,从而发挥其造福民生的应有作用。


最新图文

达州退休后养老保险

时间:2023-10-30 09:0:20

广安退休后养老保险

时间:2023-10-30 09:0:52

宜宾退休后养老保险

时间:2023-10-30 09:0:14

南充退休后养老保险

时间:2023-10-30 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