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学海无涯 > 正文

的本质属性

更新:2023-08-10 16:41:00 高考升学网

一、的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既是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按照社会和谐这一的本质属性,《决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兼顾了“大社会”和“小社会”两个方面。作为贯穿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所构建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需要贯穿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体现到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决策、改革举措和全部工作之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所构建的,主要着眼于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建设,旨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建设的实践中,既要放眼“大社会”,从“什么是,怎样”的历史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来思考、来谋划,始终按照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来统筹考虑我们的战略规划、决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又要着眼“小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对规律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分别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它们不仅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的内在要求,而且也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的根本任务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

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

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开馆

时间:2023-08-10 11:0:50

2020湖南高考报名人数 总人

时间:2023-08-16 20:0:58

东营所有的大学名单 东

时间:2023-08-18 10:0:30

都江堰所有的大学名单

时间:2023-08-12 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