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党员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更新:2023-09-14 08:01:25 高考升学网

党员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1】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提升境界。要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确立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的价值导向。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愚公不做叶公,决不能对我们所信仰的主义、所追求的事业心口不一,从而真正做到忠于职责不懈不怠、勇于负责不推不拖、敢于担责不躲不避。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中的“民本”思想虽然不是今天我们倡导的“民主”理论,但其“为官有为”的担当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话,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为官有为”的担当意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从政理念,蕴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任何党员、干部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做官老爷的权力。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强不强,关键要看他能不能履职尽责,始终在岗在位在状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如果把本不该有的特权剔除就感叹“为官不易”,把超标滥配的待遇归零就抱怨“官不聊生”,我们的觉悟和境界体现在哪里?我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彰显在何处?没有崇高的境界,我们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大有作为、有效作为,就不可能受到百姓的爱戴、得到百姓的尊敬。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典型引路。要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河南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焦裕禄精神是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标杆,也是为官有为的标杆。“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时至今日,我们能否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能否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吃亏、吃苦、耐烦,是考验我们的标准。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灰色收入”少了,“潜规则”不好使了,就抱怨“官不聊生”,却没有想到这些本来就是不正当的收入和福利。一些领导干部不明白“当官发财应当两道”,现在不能和企业主勾肩搭背了,企业主也不敢进行“利益输送”了,就觉得“吃亏”,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但名利之心不可太重。因为欲望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不能正确对待名利,一切为了得名获利,其结果必然是丢人失分。因此,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身上的那股亲劲、韧劲和拼劲,努力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肯定表彰锐意进取的干部,教育帮助“为官不为”的干部,支持和鼓励干部一心为公、兢兢业业、敢于担当。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严是爱、松是害”,党员、干部都应该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成于严的意识。在这个意义上,“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要切实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针对“好人主义”、“只栽花不栽刺”、怕得罪人、当“和事佬”等不良倾向,要在严格的组织生活中触动灵魂,增强党性,切实解决党内组织生活功利化、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问题。要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治理“为官不为”,需要我们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就必须坚持严的标准、严的举措、严的纪律。从严治党的责任要落实到位,党内政治生活要严肃起来,让纪律更严明,让工作更严谨,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成为全党上下的自觉,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在“严”字面前,要使逃避责任越来越难、严肃问责越来越多,让那些法不责众的心态、蒙混过关的想法、打擦边球的侥幸,再也难有潜滋暗长的空间。面对党内生活新常态,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觉悟,就不要进入党员干部队伍。要增强自律意识,树立制度敬畏,涵养法治思维,学会在约束下办事、在监督中用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虽然“为官不易”,那么失去的仅仅是自在用权的不当利益,收获的却是心地安然、坦荡平和的自在人生。而且,党员干部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会高一点,满意度就能高一点。因此,唯有在“严”字上继续努力、持续发力、不断给力,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自然的好习惯、好状态。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建立惩戒问责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要强化责任体系,解决为与不为的界定问题。既要善于放权,又要宽容失败,还要鼓励创新。要引导干部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有权必有责,有位当有为。领导干部只有端正政绩观,组织上只有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完善的对干部既能够激励又能够约束、既能够严管又能够深爱的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让位,才能根治“为官不为”。防止“为官不为”,关键是要有刚性约束。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要该批评的批评。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要按照党纪要求处理。对于混日子、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要坚决予以组织调整,真正让“为官不为”者有所畏惧、受到贬责。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明晰的考评导向,指导为官有为。同时,要严肃问责,督促干部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要问责。“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治官治吏的严政出台以来,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权,剔除了一些干部的隐性收入,是符合党纪国法的,也是顺应民心民意的。但领导干部也是人,如何维护其合法权利、保障其合理权益、激励其干事创业,也是必须重视的。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涵养勇于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敢于担当,体现干部的觉悟和党性。责任成就事业,担当体现境界。群众最反感的是什么人?事业上偷奸耍滑,谋取小团体利益却不遗余力;工作上没有真才实学,吹吹拍拍拉关系却如鱼得水;看得见的做得漂漂亮亮,看不见的却粗制滥造。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如何,敢不敢担当是把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并将“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五条标准”之一。2月,同志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谈及自己的执政理念:“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既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尽职履责、提高执政能力所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敢于担当,就是面对困难挑战要敢于迎难而上、攻难克坚,在困难面前不能一筹莫展,不能手足无措,切实解决为何担当、为谁担当、怎样担当的问题。一是为何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党员干部最需重塑的政治品格,最需补齐的“精神短板”,最应养成的官德官风。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一事当前不是首先想到如何担责任、做贡献,而是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有的是由于理想信念迷失,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支撑;有的是由于思想感情有距离,缺乏敢于担当的为民情怀;有的是由于能力本领恐慌,缺乏敢于担当的综合素质;有的是由于利害关系有顾虑,缺乏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有的是由于制度设计有漏洞,缺乏敢于担当的客观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制度执行还不够到位,容易使当事者既有担当的现实之惑,又有担当的后顾之忧,从而瞻前顾后、放弃担当。要健全考评体系,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同时要通过追责、问责等倒逼机制使党员干部切实担起责任。二是为谁担当。所要求的敢于担当,不是为“小我”担当,而是为“大我”担当。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敢于担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怎样才是敢于担当?指出,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担当,靠的是信念,讲的是原则,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要使精神境界、素质能力与岗位责任相匹配,从而实现敢于担当与善于担当的有机统一。三是在怎样担当上,要讲究策略方法,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力求事半功倍,既不以灵活性伤害原则性,又不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承担职务责任。我们评价一个干部,“不贪不占”是底线,敢担当、能担当、愿担当是根本要求。如果干了几年,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就是为官最大的耻辱。张岱年从《张载语录》中爬梳出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的就是“活着,你就有责任,你就要去承担,就要去担当”。敢于担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培养担当的品格,提升担当的能力,踏踏实实干出一番事业,勤勤恳恳做出一番成绩。当然,有本领才能有作为。要提高本领,积极主动地把责任担当起来,清楚岗位职责,了解发展态势,掌握运转规程,不断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才能促进善作善为。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加快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南阳府衙有这样一副对联:“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要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为有个性、敢负责而得罪了人、丢了票的干部主持公道。要树立实绩导向,强化对干部“有所作为”的考核,让那些愿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让那些不敢担当的“老好人”“圆滑官”难混日子。要让领导干部把敢于担当变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使更多敢于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要营造敢于担当的社会环境,化解敢于担当的压力,抵制好人主义,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愿为、敢为、能为、善为的工作氛围。要通过正面宣传和媒体的客观报道,使那些真心为群众想事、办事的干部得到认可和褒扬,切实保护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和纯洁性,切实增强党员干部“为官有为”的紧迫感,使他们既干事又干净,既勤政又廉政,以实际行动反对“为官不为”这种隐性腐败。

  党员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

  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为官乱为、为官不为则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而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对“为官乱为、为官不为”的有关现象不进行严肃整治、严厉问责,将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笔者认为,抓好“为官乱为、为官不为”(以下简称“两为”)专项整治工作,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要诀。

  突出一把手负责。常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干部,是“两为”专项整治的责任主体,必须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责任,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个人负责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带头排查问题、深挖根源、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树好样子、作好表率,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主动将自己摆进去,将责任扛起来,不当“甩手掌柜”。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整治工作,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履责不到位的,要坚决追究、严厉问责、从严治理。

  坚持一竿子到底。“两为”专项整治,是在向作风顽疾开刀,是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没有好的作风抓不行,不抓出好的作风更不行。而作风实,才能成效显。各级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做到务实务实再务实、认真认真再认真,要坚持一竿子到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接地气,不断增能力。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位主义,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不让问题挤压、矛盾成堆。要坚决反“四风”、转作风,将“两为”专项整治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绝不能也不允许大而化之、马虎应付,要防止和杜绝形而上学的行为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既要“沉下去”,更要“融进去”,与群众做朋友,为群众办实事。

  体现一碗水端平。公开公平公正,是做人准则、做事原则,更是为官之道、为政之要。“两为”专项整治,是针对的所有机关工作人员,不是针对极个别人,也不是要解决极少数问题。这就要求在整治、治理的过程中,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则面前没有特例,要体现一碗水端平,不“看人兑汤”,要动真碰硬,不讲情面、不留死角、不搞特殊。无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权力大小,只要存在“两为”问题,都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究一起。对不听招呼、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要予以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要强化问责结果运用,做到“四个一律”:问责决定书一律存入档案,问责结果一律公开,被问责人当年度一律不得评先评优,被问责人在影响期内一律不得提拔使用。

注重一揽子落实。整治“为官乱为、为官不为”工作面广量大,是个一揽子工程,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形成一揽子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抓好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的对标和衔接,统筹推进、联动共为。既要抓好上级的示范带动,更要抓好下级的责任落实。上级机关、领导干部不能搞“上面害病、下面吃药”;下级也不能事不关己、消极应付。矛盾积压在哪个单位,就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衔接顺畅、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就能上行下效,让上面带得动下面;又能令行禁止,让下面跟得上上面。部门和部门之间要做到分工不分家,不互相推诿、不彼此扯皮。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经济发展和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为官要有为,不能乱作为,但要奋发有为。各级各地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四个全面”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也才能使“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成为美好现实。

  党员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3】

  当下反腐形成高压态势,“为官乱为”受到遏制,与此同时“为官不为”现象却在一些地方抬头,严重背离了“三严三实”要求。我们必须警醒起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绝不容“为官不为”挑战“三严三实”。

  为官不为的表现

  不愿为,懒政庸政。有的干部当“泥菩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有的干部打“太极拳”,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干部摆“花架子”,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干部设“软钉子”,借故推脱,出现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可事难办了”“不吃、不拿、也不干”等现象。仅,全国就有1万多亿的资金存量没有用,一些地方给了钱、批了项目、供应了土地却没有用,就是典型的不作为现象。

  不会为,本领恐慌。有的干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犯怵,新常态要求领导干部依据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搞经济建设要理性,但绝不能成为畏难的托词和失职的借口,更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挡箭牌,我们既不能追求“做不到”“受不了”的高速增长,也不能患上“恐速症”,不敢追求合理的发展速度,甚至任由经济数据下滑。有的干部面对新的政绩观茫然,为怎样对待GDP而纠结。如果继续抓GDP,担心被视为急功近利,数字上去了,自己却在仕途上落下了,吃力不讨好。有的同志对简政放权不适应,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热衷于权力干预、审批,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干部对依法办事感到恐慌,面对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束手无策,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等待观望,消极应付。

  不敢为,明哲保身。有的同志怕“惹事”,得过且过。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有的同志怕“出事”,听之任之。有的同志怕“树敌”,息事宁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尤其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

  不担当,精神懈怠。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态度暧昧,对错误思潮听之任之;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担当,回避矛盾推卸责任,搞所谓“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有的领导干部缺乏事业担当,做稳当事当太平官,面对政绩工程,只怕得罪上级,不怕激怒群众,即使生态环境、群众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也不敢抵制,甚至为其推波助澜。有的干部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政商关系,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视商人、企业家为洪水猛兽,避而不见或者“软拒绝”,这说到底还是缺乏担当精神,把自己的“羽毛”看得比事业重。

  “为官不为”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轨,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必须明确,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对懒政庸政怠政要严肃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

  必须根治为官不为

  开展“三严三实”教育,让官员“不想不作为”。要结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在全党弘扬“三严三实”精神,形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浓厚氛围。要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聚焦“为官不为”问题,大力倡导做人要实。做人要实:不仅体现在不做什么,而且体现在做什么;不仅体现在循规蹈矩,而且体现在开拓创新;不仅体现在独善其身,而且体现在敢于批评;不仅体现在埋头苦干,而且体现在开明开放;不仅体现在低调做人,而且体现在扎实做事;不仅体现在尊重上级,而且体现在敬畏百姓;不仅体现在不说假话,而且体现在敢说真话;不仅体现在慎用权力,而且体现在敢于担当。

  进行专项集中整治,让官员“不敢不作为”。制定具体禁令,广泛组织学习宣传,明确“为官不为”范畴,从而自觉把握底线;开展警示教育,剖析典型案例,明辨是非,认识危害,引起警醒;严明组织纪律,勤督查、多暗访、常曝光、严查处,对“为官不为”现象严格问责、严肃执纪,视其情节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直至纪律处分。

  深入改革体制机制,让官员“不能不作为”。修改完善党政机关“三定方案”,科学合理地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切实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消除“为官不为”的生存土壤;简政放权,规范用权,落实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为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戴上“紧箍咒”;实行政务公开,把内容、要求、流程、结果等置于“聚光灯”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官员“主动去作为”。提供竞争平台,把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急难险重工作项目当作主赛场,让党员、干部在公开公平环境中赛作为、比担当;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业绩用干部,体现“干与不干有区别,干好干坏不一样”,坚决纠正和克服跑官买官、任人唯亲、按资排辈、平衡照顾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有为者有位,担当者重用,不让老实人吃亏;完善民主推荐制度,科学把握“群众公认”,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不让投机钻营、好人主义得好;建立基层干部关怀机制,组织要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对在大胆探索、攻坚克难过程中存在工作失误的干部要理解宽容,对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被诬告的干部要及时澄清、伸张正义,不让担当者寒心。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4-23 08:0:39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4-23 08:0:39

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4-23 08:0:57

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