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湖南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有哪些

更新:2024-01-31 10:03:44 高考升学网

湖南小学入学政策年龄最小6岁,小学一年级入学须在年纪在2023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年满六周岁,即2017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以下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湖南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有哪些

一、湖南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有哪些

近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助推“双减” 政策落地见效。湖南招考特邀省教育厅基教处一级主任科员张杰,就大家关心的中小学招生、录取等问题做详细解答:

2020、2021年我省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加强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2020年着重规范了民办义务教育的招生入学,2021年重点推进了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同范围招生。今年发布的这个文件与前两年的政策相比,侧重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2020年,我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要求,出台招生文件。着重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努力构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公民同招、电脑派位、超员摇号”的招生机制,但在当时普通高中跨区域违规掐尖招生乱象比较普遍,问题比较突出。202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22〕1号),明确了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等改革政策。为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我省下发了招生文件(湘教发〔2021〕16 号),明确取消有关学校面向全省招生的资格,坚决杜绝跨区域争抢生源的现象,堵住掐尖渠道,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推动学校从“抢好生源”向“教好学生”转变。这两年招生改革总体平稳,教育生态得到好转。2022年,招生文件主要是重申前两年招生文件中的改革要求,并针对招生工作操作层面的问题提出新要求。主要是在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批次、指标生到校政策、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三个方面明确新的具体要求。

中考临近,很多家长都会特别关心今年各地高中的招生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在通知中,我们发现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批次、指标生到校政策、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三个方面,有一些新的要求。请介绍一下今年我省各地普通高中录取批次将是否会有调整?

我先介绍一下各市州去年的录取批次情况。2021年,有5个市州采用的是3个批次招生录取,2个市州是1个批次,其它市均采用2个批次招生录取。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批次过多,通过优质生源的分配使高中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普通高中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不利于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好的教育生态,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今年文件提出“各地要简化普通高中招生批次,2022年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批次,今年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实现两个批次的,须报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这样规定之后,采用3个批次招生的市州势必会要压缩招生批次,当然,具体的招生录取政策还要以各市州教育局发布的政策为准。

许多家长还很关心指标生的问题,指标生是不是就是优质高中学校给予各初中学校的招生指标。指标生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呢?

指标生到校是指部分优质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按照比例分配到每个初中学校,特别是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指标生到校政策的目的是引导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教育焦虑,给“择校热”降温,给学生“减负”。对于普通初中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优秀学生而言,“指标到校”意味着增加了上优质高中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为家庭条件、成长环境等外在条件造成的分数差距,让每一所初中学校的学生都享有更加公平的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习。

今年我省指标生到校政策有哪些调整呢?

今年我们也进一步完善了指标生到校政策。2021年我省各地基本落实了指标生分配比例达到50%的要求,但因指标生录取控制分数线设定过高等原因,4个市州的指标生到校实际录取比例偏低,均低于80%。因此,今年文件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优质普通高中(包括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当地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非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分配比例不得低于50%且逐步提高,并坚持向薄弱初中倾斜,不得跨区域分配指标。要合理设置指标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努力提高指标生整体录取率,2022年应达到85%以上。”所以,我要借此机会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建议:今年我们指标生到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力度更大。指标生到校政策的核心是“校内竞争”,作为家长不要有从众攀比心理,想尽各种办法扎堆进热门初中,多给孩子一些陪伴,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除了公办高中之外,民办高中其实也是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但往年我们发现,个别地方民办高中存在违规录取的现象,既损害了考生家长的利益,又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这些违规行为是否能得到有效遏制?

2021年有的地方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相对混乱,没有分数限制和录取规则,个别学校甚至将招生收费与录取分数挂钩。因此,今年文件提出“民办普通高中应当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在符合招生政策的基础上,公开公平公正录取学生,不得录取分数低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学生,严禁将录取分数与收费挂钩。生源不足的民办普通高中,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辖区内统筹调剂安排招生计划。普通高中学位资源不足的县市区,经申请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剂辖区内学位资源,合理安排跨区域招生计划。在市域内调剂招生计划的一律不得掐尖,也不得录取分数低于生源地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学生。”

除了民办高中招生引人瞩目之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吸引了一批考生报考,目前公民同招的政策是否已在各地全面落实?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的规定要求,合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义务教育学段)应在学校审批机关管辖区域内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单独组织学生报名、录取。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市区学生入学需求,在本县市区内不能完成招生计划且审批机关为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可以在审批机关管辖区内适当跨县市区招生,不得跨市州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严格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双减”政策之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大部分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在艺术中提高审美,在体育中增强体魄,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将这些艺体特长当做升学的敲门砖,现在各阶段各学校还有特长生招生吗?

根据文件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各类特长生名义进行招生。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具备特色办学基础的普通高中可申请自主招生,但要明确学校特色方向、招生数量和相应的招生办法,严格控制招生计划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特长生招生录取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组织进行,除体育、艺术和小语种类型可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外,其他类型在规定的属地范围内招生。要遏制学校利用特长生招生政策进行掐尖招生或假冒特长生违规择校等行为。

网友提问:听说今年小学入学不用提交预防接种证明了,是真的吗?

不是不用提交,而是可以在入学后提供。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的前置条件。另外,我们还全面取消了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政策年龄证明等一些无谓证明材料。

网友提问:我是外地来长沙打工的,小孩在长沙读了三年初中,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小孩想回老家参加中考,政策是否允许?

政策是允许的。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户籍地和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保障随迁子女能在户籍地顺利参加中考。

二、湖南外地人小孩上学条件要求

一、外地户口小孩入学条件是什么

1、外地户口小孩入学条件如下:

(1)父母至少一方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务工一年以上;

(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本地公安部门核发的居住证,另一方为非本地户籍的;

(3)在本地有稳定的住所;

(4)符合本地规定的入学政策年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二、异地入学需要哪些材料

1、父母户口簿或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

2、父母与务工单位签订的正式劳动合同;

3、父母住所证明材料;

4、经商人员须出示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材料;

5、一年级入学需提供儿童预防接种卡,七年级入学需提供小学毕业证。

三、湖南入学报名材料有哪些

1、办理小学入学需要以下三种手续向学校提供报名所需的各种材料;学校审核证件并存档备查;经学校审符合条件的,给予办理报名登记手续。

2、一年级入学报名需要哪些材料如下:家庭户口簿(原件、复印件)。监护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适龄儿童身份证(原件、复印件)。适龄儿童的体检表。

3、房产证、户口本、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等证件。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小学新生报名入学需要家长提供房产证、户口本、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等证件。

4、档案材料:需要提供包括小学档案、身份证、户口簿、出生证明、体检证明等在内的各种证件和资料。其他证明材料:一些学校还需要学生提供其他证明材料,如出生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等。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3-20 08:0:06

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3-20 08:0:34

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3-20 08:0:11

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3-20 0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