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山东小学入学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及入学条件

更新:2023-08-16 05:38:53 高考升学网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小学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内,小学教育不收取任何费用。以下是小学入学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及入学条件。

一、2020年山东小学招生入学取消特长生招生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2020年底前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按照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招生。

禁止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在提供的入学证明材料中,严禁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招生片区调整较大要充分听取民意。

二、明年年底前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

近年来,扩充学位、化解大班额一直是山东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进的重要工作。本次《通知》要求,各地要持续扩充城镇义务教育学位资源,加大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已建成学校投入使用,持续化解大班额问题。按照要求,2020年底前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

科学划定片区范围。各地要通过比对分析辖区内在园幼儿、在校小学生、户籍及常住外来人口适龄儿童数等多种因素,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分片区适龄儿童就学需求测算。在此基础上本着就近入学原则,划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或范围。招生片区或范围涉及较大调整的,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合理引导家长预期。

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区或范围进行登记入学,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初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划片入学或对口直升办法招生。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提前申报招生计划、招生方案,由审批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其基本办学条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审批。民办学校招生范围限于审批地,在审批地招生学位有余额的,可以在审批地以外招生,但不得跨市域招生。坚决禁止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对于报名学生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不得要求家长提供其他任何信息。随机派位招生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不得由学校自行组织,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即时向社会公开,坚决杜绝掐尖行为。政府购买的民办学校免费学位,按照公办学校划片办法统一招生。

三、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

本次《通知》要求,各地要健全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合理确定入学条件。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推行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不得将随迁子女集中在少数学校、班级。

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轻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中、重度残疾儿童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多种方式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

四、严禁各类“奇葩”入学证明材料

优化招生工作流程,简化证明材料。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国家、省招生入学有关政策规定,对要求提供的入学证明材料进行逐项核查,列出材料清单。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实际办理程序复杂繁琐且有关单位无法证明的、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原则上一律取消。严禁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便民、高效、公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

五、严禁分班考试或设立重点班、快慢班

各地要继续严格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分班考试或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3-20 08:0:06

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3-20 08:0:34

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3-20 08:0:11

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3-20 0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