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通知公告 > 正文

无锡今天地震最新消息,无锡地震最新消息今天晚上(二)

更新:2023-08-12 02:39:16 高考升学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防震减灾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建筑、民房和住宅小区仍有存量,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加以协调解决。

(四)形势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江苏省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历史上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45次,最大为7级,发生在南黄海海域。近代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正比关系。

无锡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镇建设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口不断集中。城镇生命线工程、现代化城市功能设施、超高超限及大型建(构)筑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日益增多,一旦遭受破坏性地震的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难以估量。

“十三五”时期,是无锡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因此,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积极防御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降低政府决策风险,减少地震事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缩短恢复-6-周期,避免和减轻地震事件给经济社会运行造成的影响、混乱和中断,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是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

二、我市“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为根本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和“震情第一”的观念,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依法开展防震减灾活动,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地震监测体系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震情处置效能显著提升;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完善,建(构)筑物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反应快速、高效,应急行动科学、有序;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全市具备综合抗御本地区地震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事件的能力。在遭遇稍大于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事件时,建筑物严重破坏比例很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很少,政府有序高效地组织开展应急应对抗震救灾,社会秩序迅速恢复。

主要发展指标是:

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整合市(县)、区及周边城市地震监测资源,使辖区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0.5级;完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当辖区内发生 5 级以上地震时,震后 3 分钟实现速报,震后5分钟向社会公众发布地震三要素信息。

地震灾害防御方面:辖区内新、扩、改建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在本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档进行抗震设防。社会公众有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有较高的应对和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

地震应急救援方面: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震情监视系统、灾情速报系统等应急管理组织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地震事件发生后各级指挥和工作系统能科学、高效、有序地运转。震后 2 小时内专业救援队伍能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分级分类管理、种类齐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震后6小时内地震区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24小时内基本恢复正常秩序。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升震情处置能力。

提升地震监测能力。优化地震监测系统,整合市(县)、区和周边城市地震监测资源,提高辖区地震监测能力,实现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技术支持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市、(县)区和周边城市地震监测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优化地震宏微观观测点。坚持“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工作体制,扩充前兆观测手段,充分发挥现有地震前兆观测台的作用,加强地震前兆数据分析。遴选宏观观测手段,优化宏观观测布局,增加宏观观测点,丰富地震预测辅助支撑条件。依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强地震异常观测。

完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高效、准确地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信息。及时、有效地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二)完善震害防御体系,提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推进《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与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衔接。强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执行力,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审查与施工监管,保障抗震设防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全面落实,使新、扩、改建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进一步推进全市危旧房改造。通过拆除重建或抗震加固的方式,逐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部分建筑抗震性能差的问题。积极推扩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经济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的抗震性能。

实施全民防震减灾素质提升工程。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现防震减灾宣传阵地全覆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企业(学校、社区)建设活动,强化镇、街道、园区、村、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量,鼓励支持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建立长效宣传机制,使广大民众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建设市(县)防震减灾科普馆或教育基地,利用“互联网+”推广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拓宽受众面。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全国两会什么时候结

时间:2023-08-13 10:0:25

公司搬迁员工内部通知范文

时间:2023-08-12 09:0:28

公司搬迁怎么发朋友圈通知

时间:2023-08-12 13:0:22

公司搬迁告客户通知书范文

时间:2023-08-09 1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