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山东高校 > 正文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更新:2023-09-20 06:18:00 高考升学网

1、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齐鲁工业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率属于省政府的公办本科学校。根据齐鲁工业大学在各省发布的招生计划批次设置,我们可以知道,齐鲁工业大学是一本高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沿革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齐鲁工业大学2023年最新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沿革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等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408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8.5亿元,图书馆藏书280万册,电子图书479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齐鲁陶瓷玻璃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宁静,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师资队伍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7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99人。有“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联系专家1人,国家杰青2人,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在职在岗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42人次。学科专业学校(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2448人。设26个教学单位,16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9个门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人才培养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8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0余项,国家级奖励540余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进入,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05项,省部级项目88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00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2378篇,出版著作174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社会服务学校(科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面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全面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近5年,与40多个政府,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被授予中国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科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道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基辅学院和国际化示范学院,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亚太体育总会共建世界体育大学部分学院,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设有移民签证雅思考点,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40余个,有多个高水平专业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60余项,国家、地方引智项目240余项;目前每年来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300人左右,长期驻校(院)工作的外国专家近120人,有 3 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获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发展目标,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2020年12月)

全国双一流大学有哪些学校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42 所

A类36所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B类6所

东北大学 郑州大学 湖南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理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南昌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大学 西藏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宁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北京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清华大学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外交学院

政治学(自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学(自定)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南开大学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自定)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吉林大学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

畜牧学(自定)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学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学

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浙江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

化学(自定)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

数学、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河南大学

生物学

武汉大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自定)

湖南大学

化学、机械工程

中南大学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中山大学

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

药学(自定)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海南大学

作物学(自定)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自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西南大学

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贵州大学

植物保护(自定)

云南大学

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

生态学(自定)

西北大学

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兰州大学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

生态学(自定)

宁夏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石河子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

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1).2023年山东高考能填报多少个志愿,总共几个志愿学校和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山东高考志愿本科批可以填报9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1个专业;山东高考专科可以填9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1个专业。一、2023年山东高考能填报多少个志愿山东2023高考本科可以填报几个志愿1、山东高考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科招生。山东安排3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查看更多

(2).2023年山东高考第一志愿能填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影响第二志愿录取吗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高考志愿填报在高考中至关重要,因此大家非常想了解2023年山东高考可以填报几个志愿几个学校以及几个专业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2023年山东第一志愿能填报几个学校根据往年山东志愿设置,对2023年山东高考本科志愿设置进行推测:1、2023山东高考普通类2023山东高考提前批: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查看更多

(3).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填报几个学校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一、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填报几个学校春考本科可以填报三次志愿(第一次填报没录取就填报第二次,第二次没录取就填报第三次,录取后不能再继续填报),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春考专科可以填报两次志愿(第一次填报没录取就填报第二次,录取后不能再继续填报),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本科第3次志愿和专科第1次可以一起填报以上都是“1专业+1学校”为一个志愿(平行志愿) 以...查看更多

(4).2023年山东高考提前批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附填报的志愿数量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高考暂未开始,根据往年山东高考志愿填报参考,山东高考普通类提前批安排2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2023山东高考艺术类以及体育类本科提前批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考生每次可填报1个学校志愿。一、2023年山东高考提前批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2023山东高考普通类提前批安排2...查看更多

(5).2023年山东高考报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一、2023年山东高考填几个志愿几个专业根据2022年山东省高考填报志愿相关规定来看,具体高考能填报的志愿和专业详情如下所示:(一)普通类1、提前批: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2、特殊类型批:安排一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3、常规批: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查看更多

(6).2023年山东春季高考填报志愿能填几个学校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山东春季高考录取工作分三个批次进行,依次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填报和录取。一、2023山东春季高考志愿填报政策有哪些(一)本科提前批包含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选报的本科高校及专业,仅限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公示的技能拔尖人才填报。在符合条件的生源范围内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招生计划单独划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二)本科批包含春季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及专业...查看更多

(7).2023年山东美术高考可以填几个志愿 艺术类可以报多少个志愿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山东高考志愿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三个录取批次。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的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艺术类专科文化录取控制线与普通类二段线相同。一、2023山东高考志愿设置有哪些1.本科提前批。包括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中央部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除美术类专业之外的艺术类专业、省属公费师范生专业招生。2....查看更多

(8).2023年山东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专业(本科+专科)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高考还未开始,根据往年山东高考志愿填报情况,山东高考志愿本科批可以填报9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1个专业,专科可以填9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1个专业。一、2023年山东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专业2023年山东高考志愿本科批可以填报9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1个专业,专科可以填9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1个专业。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查看更多

(9).2023年山东高考几个志愿填报 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高考暂未开始,根据山东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看山东高考志愿本科批可以填报96个志愿,专科批可以填报96个志愿。具体内容大家关注官网的通知。一、山东高考几个志愿填报96个。山东高考志愿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二、山东高考志愿设置及填报规则(一)山东高考普通类志愿设置1.提前批:第1次志愿...查看更多

(10).2023年山东省报志愿能报几个 可以报几个大学和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山东省高考本科批次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可分别填报12个高校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可填报10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一、2023山东省高考报几个志愿1、山东省高考本科批次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可分别填报12个高校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可填报10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2、专科(高职)普通批首次高考志愿和征集志愿均为...查看更多

(11).2023年山东省报志愿能报几个志愿 能填多少个院校和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山东高考志愿填报方式预估与去年的志愿填报形式相同,一段可以填报96个院校且每个院校可填1个专业,二段可以填报96个院校且每个院校可填1个专业。一、2023山东高考能填多少各个院校和专业山东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为: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平行志愿填报最多不超过60个。二、山东高考志愿设置...查看更多

(12).2023年山东报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

2023年山东高考志愿填报方式预估与去年的志愿填报形式相同,一段可以填报96个院校且每个院校可填1个专业,二段可以填报96个院校且每个院校可填1个专业。一、2023山东高考能填多少各个院校和专业山东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为: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平行志愿填报最多不超过60个。二、山东高考志愿设置...查看更多

3、齐鲁工业大学重点特色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重点特色专业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印刷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产品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包装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通信工程、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市场营销、酿酒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发酵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序号 评级名称 数量 专业/学科名称
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1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印刷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产品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2 环境设计、包装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通信工程、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市场营销、酿酒工程
3 山东省重点学科 1 机械电子工程
4 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唯一特色重点学科 1 发酵工程
5 省级重点学科 3 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食品科学与工程
6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前40% 1 环境科学与工程
7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环境科学与工程
8 全球ESI前1% 1 化学
9 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 1 轻工技术与工程

4、齐鲁工业大学特色专业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4 轻化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艺术设计
2 省级(直辖市) 10 轻化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自动化、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齐鲁工业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齐鲁工业大学开设专业有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国际商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新媒体技术、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轻化工程(皮革、合成革方向)、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机器人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统计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数据计算及应用、人工智能、音乐表演、轻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方向)、生物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行政管理、生物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环境工程、汉语国际教育、日语、翻译、英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药学(2+2培养模式)、药物制剂(3+1培养模式)、能源与动力工程、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金融学、海洋技术

齐鲁工业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 专业名称 本专科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国际商务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媒体技术 本科
印刷工程 本科
包装工程 本科
轻化工程(皮革、合成革方向) 本科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制药工程 本科
药物制剂 本科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产品设计 本科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本科
工业设计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本科
机器人工程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本科
材料化学 本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科
数学与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学 本科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 本科
数据计算及应用 本科
人工智能 本科
体育与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本科
基辅学院 轻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方向)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生物技术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联网工程 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政法学院 法学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 本科
酿酒工程 本科
生物技术 本科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 本科
环境生态工程 本科
环境工程 本科
外国语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日语 本科
翻译 本科
英语 本科
光电工程国家化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 本科
药学院 药学(2+2培养模式) 本科
药物制剂(3+1培养模式) 本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金融学院 保险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投资学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海洋技术科学学院 海洋技术 本科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潍坊医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时间:2024-06-05 11:0:03

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5 11:0:55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本还

时间:2024-06-04 09:0:40

青岛农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4 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