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中国梦 > 正文

2019年四川省两会精神和要点前瞻(二)

更新:2023-08-17 19:31:05 高考升学网

 速度,来自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强大定力。

  尤记得2013年春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四川与全国一样面临稳增长难题;“4·20”芦山强烈地震和“7·9”特大暴雨洪灾接踵而至,重创四川。共性难题与个性挑战同时袭来,四川沉着应对,多条战线、多个战场同时作战。过去五年,面对难题交织、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省委省政府科学统筹,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无论是救灾抢险、安置重建,还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都取得丰硕成果!

  速度,来自主动作为的智慧和勇气。

  如果说重大自然灾害是短兵相接的遭遇战,那么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则是比智慧勇气、拼耐力的持久战。五年间,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打出了漂亮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组合拳。

  政策激发新活力。以近两年为例,继6月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增长“16条”后,去年一季度我省出台稳增长“36计”,强力化解资源价格、融资、投资和消费四大领域的矛盾,并结合省情出台提高公积金使用率、优化住房用地供应结构、放宽贷款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系列政策措施。

  拓展发展新空间。“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对接国家战略:四川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绵阳科技城获批实施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五年发展,全省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326.4亿元有望扩大到1.26万亿元,年均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约5.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有望由2010年0.6万亿元增加至1.2万亿元;全社会投资总量累计达10.4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和的两倍多;灾后恢复重建方面,汶川地震灾区39个国定重灾县加速发展;芦山、康定等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随着各类数据出炉,“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成绩单越来越喜人。

  转型发展,追求更优质量

  “连续三年的下跌势头止住了!”岁末年初,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预计,五粮液销售和利润有望实现增长。两年来,五粮液连打“阻击战”:撤销团购部,在全国设区域营销中心,主动出去找客户;去年8成销量来自10-200元区间的中低端酒。唐桥透露,还将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建大数据分析中心,依托技术创新做更科学的产业决策。

  五粮液,仅是四川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是五年来四川经济发展中一条目标清晰、路径有力的主线。

  做加法,五年来,我省着力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按原有统计口径测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实现工业总产值超63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6.2%,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0%,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做减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经济“轻”装上阵,更具活力。我省五年累计关停小煤矿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540多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36%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国家和省市的目标任务。

  做乘法,五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预计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5.9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

  做除法,激发微观层面发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清理规范5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调整430项省本级行政审批等事项。通过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多次清理规范,目前,我省已成全国设立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的省份之一。

  转型发展,更体现在三次产业协调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季度高于GDP增幅,领跑一二次产业。据预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突破40%,开启新的里程碑。省统计局方面分析,随着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的提升,全省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降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的态势渐强。

  转型发展,更体现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上。

  ,成都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1.08万亿元;市州发展百舸争流,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市州有望达到14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有望再扩容。五大经济区也发展活力尽显,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等板块竞相发力……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正在显现。

  共享发展,收获更多幸福

  春节将至,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贫困户张定元加紧装修自家小楼,他不仅用政府补贴自建新居,还用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种起花椒;距通江几百公里外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村民周毅,计划用在附近汽车整车厂打工挣来的工资买辆新车。

  两个镜头都折射出“大河涨水小河满”,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在惠民生上大做文章。既满足全省大多数群众的民生需求,又解决极少数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蜀道难加速变为蜀道通。五年来,四川高速公路、铁路新增通车里程分别为3300公里、1000余公里,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0.9万公里。

  民生工程加速推进,多谋民生之利:2013年,在十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直指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难题。,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着力攻克短板。,20件民生大事向急迫问题和困难人群再倾斜。

  有钱赚,百姓收入逐步提高。5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预计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有活干,城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五年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于“十二五”规划的全省4.5%的控制目标和国家5%的控制目标。

  补齐小康短板,扶贫更是重要着力点。

  面对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的特殊省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明确: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

  五年间,全省脱贫攻坚持续加码——2011年起,深入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3年首次将扶贫开发列入八项重点任务,启动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五大扶贫工程……五年间,全省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短板正逐渐被拉长。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在“十二五”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四川必将在“十三五”持续做大总量、做优结构,不断增强推进“两个跨越”的动力和后劲。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2020年党员两学一做四讲四

时间:2023-08-13 10:0:20

关于党员个人四讲四有对照

时间:2023-08-10 03:0:42

2020年两学一做党员个人自

时间:2023-08-18 05:0:29

2020年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民

时间:2023-08-14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