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课后答案 > 正文

2019年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更新:2023-09-17 09:25:20 高考升学网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阅读习题及答案一】

  7.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阅读习题及答案二】

  2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2分)

  2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2分)

  2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4分)

  2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2分)

  参考答案: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写全一个字各得2分)

  2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阅读习题及答案三】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分)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给一个鼓励的眼神的阅读及

时间:2023-09-17 23:0:19

2020年学校国防知识竞赛试

时间:2023-09-18 01:0:35

2020年国防知识竞赛题目附

时间:2023-09-20 17:0:57

2020年国防知识竞赛试题及

时间:2023-09-21 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