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城乡教育资源差异致农民工子女难以向上流动

更新:2023-08-10 16:40:03 高考升学网

对于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的差异是造成现代社会职业分工的基本机制。教育精英可以进入高收入、高回报的职业,因此教育不但能促进个体向上流动,还能推动社会公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机制:因为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分布不平等,所以不同社会阶级对子女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尽相同。如果无法使资源不对等的家庭子女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不但无法促进社会流动,反而会固化既有的社会结构。

在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当中,哪种观点更切合现实情况?新一期的学刊《中国季刊》为我们带来了两篇相关的研究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复旦大学熊易寒对农民工子女的研究。通过对224个从一间公立学校和一间私立农民工学校收集回来的样本分析,研究者发现了不少值得深思的现象。比如,数据显示:在公立学校学习的农民工子女更倾向于“主流价值”(例如热爱学习),而在私立农民工学校学习的同学则更容易出现“反学校文化”。

数据还显示,学校类型的不同明显影响到农民工子女对未来的预期。在师资和硬件等方面条件较差的民办学校,学生出现了一种“越长大越悲观”的状态。小学五年级的受访学生样本中,38%计划初中毕业后继续学业,26%则打算进入上海的技校。到了初中三年级,选择继续学业的比例猛然降至5.5%,而选择技校的比例上升至56.4%。类似的趋势并没有出现在公立学校的农民工子女之中。熊易寒认为这可能和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资源差异和对主流教育价值观的灌输等因素有关。

然而,无论农民工子女选择上高中还是上技校,他们在未来都会面临巨大的个人发展阻碍。假如选择回户籍地上高中,城乡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将直接降低他们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这可以在同期《中国季刊》里另一篇由清华大学李宏彬团队发表的文章里得到证实。该团队对2003年六百二十万高考考生的背景和入学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入学结果的主要因素来自城乡差异。农村学生入读四年制大学的机会比城市学生少五倍,入读211高校的机会少七倍,入读清华北大的机会少二十一倍。即便考虑了区域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这种城乡差异对入学结果的影响仍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借助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前景非常不乐观。

如果选择上技校呢?虽然只有来自上海的证据,但熊易寒认为技校只能让学生掌握一项谋生的技能,并不能帮助他们竞争更有发展前

最新图文

成人函授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

时间:2024-05-21 17:0:16

专升本考上本科有多难 大专

时间:2024-05-21 17:0:12

毕业一年没有交过社保算应

时间:2024-05-20 17:0:21

春考可以报外省学校吗

时间:2024-05-20 1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