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教学设计 > 正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更新:2023-08-12 01:31:26 高考升学网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严监生内容世界,并说、写几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出示后学生认读

  jiān(监考)(监督)

  监:

  Jiàn(监生)

  严监生,何许人也。(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儒林外史》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读通课文

  请一位平时读书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课文,我们边听他的正音情况,边思考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2、正音解词

  出示:

  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穿梭的、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

  “诸亲六眷”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

  tiāo: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

  挑

  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明:读到“诸亲六眷”时了解“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读到赵氏时说明这是监生的第二个妻子;“登时”的意思就是立刻、立即、马上、顿时……)

  3、概括文意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1、出示句子,朗读。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走进人物内心

  我们通过他的神态和动作去揣摩。先自己想一想,再相互交流。(老师巡视)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

  结合拓展资料

  师:这样一个有钱而又吝啬的人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走进严监生的内心,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

  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使他骨瘦如柴,“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儒林外史》

  (四)反三----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1、选择一处写话

  师:的确吝啬,我们再来看看严监生的其他两次伸手指行为,继续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选择一处写一写。

  出示: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两分中示意停一停动笔,请两位同学交流情况,学生现场点评。)

  2、交流点评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里。我们吸收别人的有点,继续修改。

  3、修改后展示

  ……

  (三)体会表达,感情朗读

  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猜一猜游戏。

  出示: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课外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教案及

时间:2023-08-10 12:0:08

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及

时间:2023-08-09 12:0:40

小学生防洪防汛安全知识教

时间:2023-08-16 20:0:45

小学生消防安全小知识四懂

时间:2023-08-17 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