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正道沧桑500年》纪录片观后感

更新:2023-08-12 07:19:17 高考升学网

  【观后感1】

  不久前,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500年》在央视和北京卫视同步播出,并配发书籍和DVD同时发行,使我们得以完整观看或阅读,形象而深入地了解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500年来,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主要体现在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上。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细细品来,本人对其中几集感触极深。开篇第一集的《乌托邦岛》,其中篇头的解说词被我重放了好几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我们都知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也一直引以为豪!中国的发展向世人展现了的优越性,中国的成就??这份完美的答卷也充分证明了科学理论的正确。第六集以《哲人转身》为题,生动地介绍了从哲学领域里开始的这一伟大革命。19世纪40年代,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学说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她甫一诞生,就立刻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巨大威力和无与伦比的思想魅力。与此同时,她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曲解、非难和挑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她是时代的产物。逐集看来,这部巨作是一部强大的理论和实践的精神食粮!它不仅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增强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理论的正确。《正道沧桑??500年》震撼人心在于富含“正能量”。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我深信,《正道沧桑??500年》富含的“正能量”激发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前进动力。

  【观后感2】

  人有追求完美的一种倾向,不可否认,这种倾向不仅仅局限人的本身,也会延伸到其他的层次或方面。这种倾向或许来源于人自我保存的本能,需要自我保存所以渴望一个更完美、更理想的社会,并且这种渴望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时就越发显得强烈。

  柏拉图的“理想国”做了这样的一个梦,在这个理想的国度中,贯彻着一种正义,即“一个人应当做他的能力使他所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不过,在柏拉图的梦中,人生来是不平等的,因为人的不平等所以确立等级制度是有正当依据的。上帝造人时用的方法不同决定了人的社会职责的不同,金质的人应当是统治者,他们必须是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理性能消除国家的恶行,统治者将被授予绝对的权力,以使其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理性地、无私地行使权力。银质的人应当成为军人,保卫国家并辅助统治者履行其统治的职责。铜质或铁质的人将组成生产阶级。为了能够全心全意地执行公务,前两个等级必须放弃家庭生活和私人财产;这两个等级中男女的所有结合都应当是临时的,而且应当由国家根据优生目的??繁衍最优人种??而加以调整;然而,第三亦即人数最多的那个等级的成员,则可以在政府的严格监督下建立家庭和拥有私人财产。柏拉图认识到,即使在他的理想国里也会出现纠纷,而这些纠纷必须由政府当局来裁决。《理想国》中的国家乃是一个行政国家,它是依靠最出色的人的自由智慧来管理的,而不是依凭法治来管理的。

  柏拉图的这个梦,开启了人们追求完美社会的步伐,不过人必然不会就此满足,因为人的平等还没有得到实现,人并不是同样的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所以这个梦也只是仅仅开了一个头。柏拉图之后的岁月中,这个梦似乎稍显沉寂,但从未终止,直到等到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的问世,这个梦又渐渐焕发生机,影响到更多的人。《乌托邦》这本小说主要从六方面谈乌托邦这个国家的:财产公有、生产劳动、务农为本、城市规划、卫生健康和学术研究。

  16世纪的英国,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农民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越发严重,阶级矛盾也严重激化。现实社会的种种,都不断刺激着人们去追求和思考更为完美的社会模样。

  「乌托邦」一词是从希腊文ou(「没有」)和topos(「地方」)两字组合,构成一个新词,取其意为「乌有之乡」。这个叫做乌托邦的小岛,四周环海,岛上物资丰富充足,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盛产黄金珠宝。岛上人人都得参加劳动,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但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他们就是一种娱乐。每人每天只要工作六个小时,乌托邦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

  可以看出,莫尔的《乌托邦》比柏拉图的《理想国》更为详细和生动,他构建了一个十分平等的社会,没有等级。人们鄙视物资财富,注重精神生活,按需分配。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莫尔的《乌托邦》开创了空想学说,其思想也成为了现代思潮的来源之一。

  但是,我注意到莫尔的乌托邦的小岛,物质丰富、盛产金银,换言之,就是这个社会物质财富已经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并且十分充裕。同时,这个社会的成员具有高度的道德水平,高度的正义感和自觉,因为这样,他们才会鄙视金银,从不多拿仓库的东西。我可以这么理解,莫尔看到了完美的社会需要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和高度道德水平上,莫尔看到了,但是他只是描述了这样的社会,并不知道怎样去实现,所以被称为空想。

  空想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随着空想的发展,将矛头直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空想理论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空想理论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某些合理因素。圣西门和傅里叶都提出了社会发展有规律的观点。空想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利益的表现和先声。在空想发展过程中,空想色彩逐步减少,现实主义因素逐渐增加。

  总之,乌托邦的梦是人们追求梦想的证明。托马斯.莫尔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个国家,但他宁愿相信乌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们每个人不也都这样。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学生学习罗阳的事迹和精神

时间:2023-08-12 11:0:20

初中生观看小兵张嘎的观后

时间:2023-08-13 05:0:05

中学生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

时间:2023-08-16 07:0:23

大学生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8-11 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