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工作报告 > 正文

2019年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全文)(二)

更新:2023-09-19 00:25:07 高考升学网

 三、重点工作

  今年,我们将突出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充分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全省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千方百计抓项目、抓投资,确保今年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加快436个(类)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突出抓好20个省级重大专项。抓住国家重视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的机遇,推进公路、铁路、航运、机场、水利、能源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层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促进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政府投资引导方式,通过投资补助、产业基金、担保体系、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投资省级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做实、做强重大项目储备,做深、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确保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大力推进消费拓展升级。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绿色、教育文体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扩大无线网络、数字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信息消费市场份额。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条件和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引导,提升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稳定地产消费。加快生产企业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运用,推进商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商品销售类、消费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向农村延伸,扩大线上消费。力争电商交易规模增长35%以上。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强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需求,强化经济增长的硬支撑。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和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做实做强。组建省级再担保集团。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50亿元,全部安排到各县(市)政府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公司,引导推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市场主体尤其是企业家的智慧和创造。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创造、崇尚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在新常态的发展中再次大显身手!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靠创新驱动,强化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作用、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活力提升、行稳致远。

  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发展。继续推进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医药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向万亿元目标迈进。促进重点项目投产达产,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年产乘用车300万辆目标。抓好80万吨乙烯项目下游配套、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促进石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抢抓信息消费升级机遇,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和商用航天等军民结合产业。继续推动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挖掘增长潜能,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加快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共同构成的产业化战略创新联盟,深度激发创新活力。以打造全产业链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工程”和千亿元产业“接续工程”。结合国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强力推进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落地建设,积极做好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基础装备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对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重点实施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工业机器人、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增长点的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引领性强的新兴产业、企业和产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和“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化。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扶持相关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顺应服务业成为我国新的增长点的大势,强化措施,促进我省服务业迎头赶上,使发展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消费、高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研究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增强带动示范作用。推进旅游业跨行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制造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让数据“云”助力创业兴业、便利千家万户。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完善农村公路、村与村“断头路”等配套建设,以新一轮“三万”活动为动力,实现农村“村村通客车”。扎实做好土地连片治理。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电网、安全饮水及危房改造等基础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深入推广农机化耕作和信息化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快实施“粮安工程”,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障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农业生产向消费导向转变,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绿色生产,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重点扶持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过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园区。强化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推进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构建以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为龙头、以县(市、区)交易平台为基础、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扶持村镇银行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大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全省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

  农业正处在加快调整转型的重要关口。我们要通过持续努力,统筹做好“三农”工作,努力让农业经营更有效益,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会计专业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时间:2024-02-09 09:0:30

最新事业单位工作人

时间:2023-09-19 00:0:34

党员个人相互批评意

时间:2023-09-21 11:0:03

最新总工会换届工作

时间: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