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工资改革方案 > 正文

高校教师工资收入分配最新动态

更新:2023-09-14 16:03:47 高考升学网

  我国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经过多次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就,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教师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许多问题仍需要制度、政策、财力、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形成合力才能解决。

  “高等学校教师薪酬调查”课题组对3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进行了薪酬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获取了有效样本57698个;对84所高校教师进行了薪酬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获取了有效样本137411个。本文基于两次薪酬调查的客观数据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对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提出建议。

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多种模式并存的多元分配模式

  高等学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是反映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年工资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47.7%,10万—15万元占38.2%,15万—20万元的占10.7%,20万元以上占3.4%。按职务分析,正高级教师的年平均收入14.36万元,副高级为10.33万元,中级为8.3万元,初级为7.44万元。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师收入的分布情况,我们以1万元作为年均收入区间的划分间隔,分析全体教师样本年收入在不同收入区间的人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教师年均收入总体上呈现花瓶状分布,低收入人群相对集中,高收入人群相对分散。中低收入区间(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85.9%,而全体教师样本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高级职务占68%,中级职务占31%,初级职务占1%,相对于这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和人力资本高投入型群体,高校教师现有收入显然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青年教师,入职时选拔的是优秀毕业生,而收入水平处于同期毕业生的中下水平,他们对收入的满意度非常低。高收入区间(年收入20万以上)尽管人数不多但区间跨度较大,表明许多高校为了实施人才战略,集中有限资源,创新激励保障机制,以跨越式的薪酬体制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到高校任教,为高校集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按学科分析,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工学的教师收入较高,文史哲和教育学的教师收入较低。按地域分析,华南和华北地区教师的收入较高,华中和东北地区教师的收入较低。按公平性分析,在样本高校中,有35%的高校基尼系数小于0.2,即收入比较平均;65%的高校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即收入相对合理,说明多数高校收入分配内部公平性较好。

  在收入结构方面,高校教师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津贴补贴、其他收入、改革性补贴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属于基础性、稳定性收入,体现保障的职能;津贴补贴和其他收入属于奖励性、绩效性收入,体现激励的职能;改革性补贴属于福利的范畴。调查显示,教师的基本工资占总收入的14%,稳定性、保障性的作用显著弱化,这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不相适应。高校教师是知识型工作者,他们追求的不是高收入,而是教书育人的兴趣、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保障性的收入比例太低,会导致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有后顾之忧。

高层次人才与青年教师收入

  薪酬调查中采集的高层次人才样本包括两院院士(简称“院士”)、中组部“”入选者(简称“千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简称“长江”)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简称“杰青”)。调查数据表明,通过高校近年来的体制机制创新,高层次人才的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重点突破,收入水平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调查显示,高层次人才的收入水平在高校明显处于领先地位,达到教师平均收入的2.8倍,其中千人收入最高,达到教师平均收入的6.2倍,基本与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师收入水平接轨,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院士、长江、杰青的收入分别是教师平均收入的3.2倍、2.8倍、2.5倍。

  高校青年教师泛指年龄在35周岁左右的青年教职工。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低收入人群相对集中,高收入人群相对分散。其中,年收入在5万—6万元区间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2%;其次为年收入在6万—7万元区间的,占总人数的17%。总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收入普遍不高,81.9%的青年教师年收入10万元以下,特别是34.6%的青年教师年收入6万元以下。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收入,增强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还要从收入分配体系设计的整体布局出发,多角度改革教师的收入分配方式。

最新图文

兰州退休工资涨多少

时间:2024-04-09 01:0:33

乌鲁木齐退休工资涨

时间:2024-04-09 01:0:37

中山退休工资涨多少

时间:2024-04-09 01:0:39

保定退休工资涨多少

时间:2024-04-09 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