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高考总人数全国多少人 总人数趋势

更新:2023-08-11 13:49:47 高考升学网

一、2021高考报名人数

近日,多省市公布了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上涨的高考报名人数,以及“3+1+2”新高考模式,都让2021年的高考备受关注。

以下是部分公布了2021高考报名人数的省市县:

高考总人数全国多少人 总人数趋势

湖北黄石

湖北也是这批2021年采用“3+1+2”新高考模式的8省市之一,据湖北黄石教育考试院获悉,2021年黄石高考报名总人数18537人。其中,参加全国统考的人数为14222人(含艺术类1241人、体育类561人),技能高考人数为3752人,高职单招人数为563人。按辖区分,黄石城区报考人数7435人,比去年增加314人;大冶市报考人数5491人,比去年增加287人;阳新县报考人数5611人,比去年增加605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报名总人数比2020年的17331人增加了1206人。黄石高考报名人数从2017年起,已经连续5年小幅增长。

湖南

12月10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统计,湖南有56.84万人报名2021高考,较2020年增加3万人。其中物理科目占比51.32%,高于历史48.68%。

选考的思政、地化生中,生物有26.8万人选择,位居第一。而传统的"全文全理"(物化生、政史地)仍是趋势。

江苏扬州

另外,8省市之一的江苏省也有了新动态。近日,扬州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21高考报名人数。

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23329人,比2020年增加982人,增幅4.39%。
全市高二学生报考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人数24356人,比2020年增加1263人,增幅5.47%。
全市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共有6286人报名(含转段升学考生408人),比2020年增加997人,增幅18.85%。其中参加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考生2674人,比去年增加154人。只意向参加注册入学考生3449人。
此外,有网传消息称:2021年的江苏高考人数34.2万,低于2020年的34.9万人,主要在于因高考改革导致复读生大幅度减少。物地生组合最多约15.5万人,占总人数的45.3%,史生地以7.1万居第二位,约占20.8%,二者合占比为三分之二。(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实际人数以官方发布为准)

辽宁沈阳

2021年辽宁省高考适应性测试沈阳市报名考生人数是34040人。

上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在2021年的上海春季高考的一封信中,指出2021年上海报名人数是7万人,较2020年的5万人,报名人数增加2万人,增加了1.4倍。
人数的暴增,主要与今年的疫情有关,很多出国的学生,选择高考。这样就造成了2021年的上海高考竞争压力更大。但是招生人数,尤其是985、211院校的招生人数并没有暴增。这样就会造成,2021年的上海的高考试卷将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但是无论怎么设计,试题的“区分度”必须高,才能很好地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

四川自贡

四川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官方博文说,自贡市2021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总人数是17897人,其中文科7577人、理科7260人、对口招生考试考生3060人,再创新高。而自贡市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是17761人,早已突破往年数据。

甘肃临洮

据县教育局,2021年临洮县高考报名总人数为4581人,其中:普通高考报名4009人,比去年减少了296人;中职对口招生报名572人,比去年增加了48人。应届生报名3528人,其中:普通高考报名2957人,比去年减少了12人;中职对口招生报名571人,比去年增加了47人。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几乎各省市2021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均有增加,且增长幅度不小。据有关人士分析,2021年高考报考人数有望突破1200万大关。这也就意味着,高考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各考生及家长们任重而道远。

广东

广东作为历年来的高考大省,自2016年以来,每年的高考报名人数直线上升。2021年,广东同样正式迎来“3+1+2”的新高考模式,无论是从报名、选科或者最终录取都备受瞩目。2020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达到77.96万,那么2021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是否会延续近年上升趋势,突破80万呢?

2020年,广东各地市教育局基本对当地高考报名人数进行了公布,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茂名市高考报名人数位列首位,达到7.67万人;报名人数较多的还有湛江市,共计近6万人参加高考;作为广东的省会,广州高考报名人数则位列第三,达到5.6万人。(以下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16日)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几乎各省市2021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均有增加,且增长幅度不小。据有关人士分析,2021年高考报考人数有望突破1200万大关。这也就意味着,高考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各考生及家长们任重而道远。

二、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高考总人数全国多少人 总人数趋势

在教育部新版发的《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以下内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请大家仔细研读,跟对方向,不要盲目备考。

(一)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2021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要求1

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

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13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

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

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二)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进入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三)2021年高考备考中的重点关注

本文解读更偏重从语文的角度,本文也在告诉大家,不止语文,很多学科的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改大背景下,都呈现新的特征。大家要在国家的指导性要求和原则下挖掘出新的着力点和提升点。

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说,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肯定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有关,同时我也看到高考考题,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强化“情境性”写作十分必要。

关注灵活运用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讲方法,少讲套路。

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关注多地命题方式

认真对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进行灵活的背诵,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方式。

语言运用题命题形式将有所改变。总而言之,语言运用题将走向大融合时代,它将与阅读题完全融合,真正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提高素养,关注积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养,坚持“四个自信”,落实“一体四翼”。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平时必须积累和形成的。重视语文经典文本阅读,重视热点时评阅读,夯实语言的积累。

关注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将合二为一,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

关注多种阅读

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有所增加。复习备考中,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

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关的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几乎没有鸡汤文,师生可以多读《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近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

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关注多种文体和时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文,但不能放弃叙事文,甚至散文,还要“防止套题”。作文的思辨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时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高考二本分数线预估

时间:2024-04-29 17:0:18

文科300分最好的学校有

时间:2024-04-29 17:0:09

高考分数线预测多少分

时间:2024-04-29 17:0:15

高考450分能上哪些文科

时间:2024-04-29 1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