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1000字

更新:2023-08-15 18:20:29 高考升学网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欢迎浏览。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一

  宝丰县二中教师??李XX:教书育人也需要智慧,需要情感,需要艺术,需要微笑。智慧、情感、艺术与微笑就是她的秘诀。

  在21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既没有取得值得炫耀的所谓经验,更没有取得引以骄傲的成绩,只是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点体会是,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给我一粒种子,我为一颗颗荒芜的心灵插上新绿,给我一缕阳光,我用爱去点燃跳动的田野....”。每逢新生入班,我的第一个班会的主题就是《我的梦想》,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并努力为之奋斗。第二个班会就是《我爱我家、我爱我班》,旨在让学生明白班级就是家,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为养成好习惯,就召开《培养好习惯、成就我人生》的班会;看见学生扔馒头、倒饭,就召开《告别浪费,提倡节俭》的班会。记的有天周末,我无意识地发现试卷少了,我既没有在班里大发雷霆,也没有实施搜查行动,而是组织学生自查,小组内查,之后召开以《告别监场、0抄袭》的主题班会。大家积极发言,谈危害,谈感想。当时,我发现有个学生低着个头,满脸通红。我觉着已经达到了目的,便宣布散会。事后,这个学生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我和颜悦色地接待了他。他也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今后再也不做类似的事情了。每年母亲节这天就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召开班会。之前,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查资料了解母亲节的来历,观察母亲的细微变化,记录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和母亲难忘的故事,和母亲一起做家务,给母亲洗脚等等。班会现场,学生们有的拿出为母亲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的为母亲献歌,有的给母亲说句心里话。台上孩子们一句句动人的话语,一个个深情的拥抱,台下做母亲的热泪盈盈。班会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无私伟大,懂得了如何感恩。我也从中尝到了班级管理的甜头。

  第二点体会是,学会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一个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他们的重要性,以及转化他们的难度。班上有个叫李婉莹的女学生,因父亲工作调动,上八年级时从曹镇转来。她栗色的头发,刘海遮住半边脸,走路大大咧咧男孩。来班不久就发现她与同学不交往,顶撞老师,特别厌学。经了解母女关系还很僵,她妈接送上学她不让,天天她前面走母亲在后面跟,晚上在校门口等她,她却躲着走,害的母亲哭笑不得。记得母亲节班会前我还特意邀请其母亲与其一起来参加。谁知那天她母亲独自来了,看见我很无助地说:“怎么叫,她都不开门”。在班会上她母亲念了长达十页写给她的信,听完后,孩子们纷纷跑上去抱着她妈妈痛哭。下午我就去了她家,走到门口就听见母女俩正在屋内激烈争吵,幸亏我来的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暴风雨。敲门进屋后我对她说:“下午我啥也不干就陪你玩,去五岳山还是东湖?要不上我家”。她点了点头。一进我家,我就说家里很乱,老师天天忙没时空儿收拾。她说:“老师我帮你收拾吧”,我们边收拾边聊天,并随机把那封信递给给了她,她看了下很厌恶的说:“天天都是这,我耳朵听出茧了”,我又拿出他小时的奖状,她却说:“那是她没管时,我才那么优秀”。针对这件事我专门开了一次家长会,主题为《如何陪孩子走过人生的第一个路口??青春期》,引导家长转变传统的家教观念、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多关注孩子心理,注重从生活细节方面关心孩子,多和他们沟通,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那天她趁我不注意在电脑登录了qq,她看到班级空间里全是谈论她的话:“李婉莹真没良心,今天要是来了泪水和口水会把你淹死”等等。我发现同学们的话对她刺激很大,便趁机和她交流,她竟说老师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我说:“我们本来就是朋友呀”。以后日记成了我们谈心的地方,周末她经常到我家玩,私下我也和她妈沟通。自此她改变了很多,毕业后有空就打电话汇报她的近况,她妈也和我成了朋友。

  从她身上我体会到,对于有叛逆心里的孩子,不能一味地呵斥、指责,那样只能会让她与你渐行渐远,不如找准时机,走进其内心,用耐心和爱心感化她。

  第三点体会是,爱要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班里有个叫陈鹏举的学生,衣着总是脏兮兮的,整天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上课萎靡不振,作业敷衍,成绩可想而知。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交往,有的还嘲笑、讥讽、侮辱他。他的凳子不到两个月就坐坏了三个,他母亲在家给他搬来个不到两周又弄得支离破碎。为了弄清原因我对其进行了家访,他家的状况让我震惊。其父因出车祸而去世,家里还有个智障的哥哥,母亲无工作。为了养家他妈在饭店洗碗,每天吃的都是客人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回的。回校后我向班上同学讲述了他的家境,对学生的思想触动很大,大家都很自责,并表示今后要多关心和帮助他。随后的日子,大家再也看到他过去的那个样子了,随着成绩的逐步提高,他的脸上也绽放出了笑容,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给孩子一个微笑吧,她会给你整个春天。班主任,孩子王,职位小,责任重,我无怨无悔,一路前行!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二

  这几天,因为一次“领奖”,79岁的钱X兴奋不已。

  刚刚过去的7月,以“导师代表”的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X,站在清华大学2015届赴西部、基层、重点单位工作毕业生表彰、出征仪式上。面对毅然投身欠发达地区基层工作的博士生谢淘,面对更多学子,这位将一生献给中国环保教育的老教师殷切嘱托:“站在人生新起点,更要勇于面对未来挑战。”

  从教56载,尽管登上过无数次领奖台,但她最欣喜的,始终是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相处,总能看到新的希望,感受到新的力量。”8月2日,清华园青藤掩映的静谧一角,银发满鬓的钱X一身素衣,提起学生、讲台,眸子里闪烁着灵动的光,“人们都说‘好为人师’是贬义词,但我更愿意把这当成一种享受。没有什么比跟学生在一起更快乐。”

  相比人们熟知的江苏钱家“一门六院士”,她更愿提及的是自家“半门皆教师”。

  “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加上配偶,一共10人,九个半是老师,下一代里又有6个当老师。”钱X是国学大师钱穆的长女,生长在教师世家,“我妈妈是小学教师,我从小就旁听她上课、给邻居孩子补习。印象最深的是抗美援朝时期,有一些士兵驻扎在我家旁边,母亲替他们补习文化知识,那些士兵既叫她‘老师’,又叫她‘妈妈’。我当时就觉得,当老师太幸福了。”

  正是这份从小深植的教师情怀,让钱X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辈子。

  她是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1994年就成为当时清华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她是躬耕讲台数十载的教育家,两度获得清华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良师益友”奖。从1957年任教以来,听过她课的学生数不胜数,很多已成长为环境工程领域的中流砥柱。她是倡导建设“绿色大学”第一人,从1998年起开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因为选课学生太多而从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她还活跃在各种学术会议和咨询会议、干部培训班上,呼吁政府及公众关注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甚至,已届耄耋之年的她不仅未离开教学一线,还把讲台搬到了更大的地方??除了面向清华所有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外,还有新生研讨课《环境与发展》,每学期8次,每次两个小时,持之以恒为环保教育发声。

  亲和、活力、谦逊,眼里始终含着笑意,这是几代清华人共同的“钱X印象”。“不管有多忙,钱老师的日程表上永远把学生排在第一位。”早年受教于“钱门”的杜鹏飞如今已是清华环境学院教授。每当看到那些“想邀请钱老师却又有点怕被拒绝”的学生,他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去找,“钱老师从不拒绝学生。学生要组织学术交流会,除非出差,她都会赶来,像学生听课一样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之后再一起讨论。各种学生主办的系列讲座、系列报告中,也常能见到她的身影。”

  “刚开始觉得钱老师是院士,有光环,也有距离感。可当她一站上讲台,温柔的声音传来,隔阂瞬间就没有了。那种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述,简直是一种享受。”清华大学2012级本科生盖聪说,在她眼里,钱X已经成为清华课堂的“一面旗帜”,“没课的时候,钱老师也总会来听别的老师的课。有时自己想走下神,可看到坐在第一排的钱老师认真的样子,就片刻都不敢放松。”

  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师的方向??如今,这种气质也在言传身教中感染着钱X身边的同事和弟子。

  “钱老师说‘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她总是提醒我们,‘好好教书就是教师的天职’。”曾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的清华教授黄霞如此感慨。

  可一涉及学术,永远笑眯眯的钱X就出了名的严格。每次会议发言和学术报告她都亲自拟稿,从不让别人代劳;虽然由于年事已高和事务繁忙,指导博士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是对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她都会认真提建议和修改,不放过每一个标点符号。

  清华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是最早受教于钱X的博士之一。直到今天,他仍爱跟师弟师妹们提起“改论文”的故事。那是电脑尚未普及的20世纪90年代,每次他交给钱X的厚厚一沓手写博士论文初稿,几天后返回,总会被红笔改得密密麻麻??从专业问题到语法使用,甚至到标点符号。陈吕军干脆再手写一稿,如此反复,直至第三稿才通过。

  “当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钱X始终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恒定不变:正直为人、勤奋治学、多作贡献。如今的她,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了为绿色中国建设的鼓与呼上。在钱X心底,最大的希望有三:一是绿水青山,二是学生成才,三是自己培育的学生都能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担当者。

  “我还想改个成语。中国老说‘后生可畏’,但这是‘畏惧’的‘畏’,总有些害怕学生超过的意味。可作为一名老师,我体会到的是‘后生可慰’,‘欣慰’的‘慰’。看到学生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一个超越了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钱X说。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三

  我有责任把每个学生都照顾好,这是我的本分,天经地义。

  24年前,一份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在钱X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带着这份憧憬,她从湖北来到厦门,走进了科技中学。

  当年的她或许想不到,在她后来连续好几年的日程表里,居然没有课余时间的存在,更没料到,在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她会成为150多个新疆孩子的“妈”。

  学校说,执教21年,钱X真的把心都掏给了她的学生。而她带过的每个孩子都喊她“钱”或“钱妈妈”,因为钱X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孩子们全都感受得到。

  一腔热爱自掏腰包资助学生上学

  在科技中学,以钱X“元老级”的资历,照理说到边远山区支教这种苦差事摊也摊不到她头上。可2006年当教育部门发出去宁夏支教的号召后,钱X却毅然决然主动请缨前往。

  钱X说,不是她事先对当地的艰苦条件没有了解,而是因为这是她的梦想之一??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为贫困的他们做点什么。尽管那一年,她自己的宝宝才刚刚2岁。

  到了宁夏海原县之后,钱X发现当地的艰苦程度远远超出她的预想:喝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没电没网没任何娱乐活动,就连吃肉都是个问题,但她还是将满腔的爱倾注在了海原县的大山深处。

  发现一个班80多个孩子一起上体育课时只有一个篮球可供使用,钱X立马自掏腰包到县上买了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看到当地的孩子一日三餐都是馒头或干辣椒配开水,“真的很心酸”,她二话不说就自己给孩子们加餐,回头还发动亲朋好友和同事捐款捐物;为了把募集来的每一分善款都交给最需要的孩子,她每个周末都要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再徒步一个多小时去家访。

  支教一整年,钱X不但把钱都花光了,还得倒贴,因为她还要资助大山里的一对姐妹读高中,上大学。十几年过去了,钱X对她们的关心从未间断。昨天,这对已经工作了的姐妹给钱X发来微信:“妈妈,我们给你寄点红枣吧!山里的红枣比你们那的好吃。”

  她们是第一批喊钱X“妈妈”的学生,尽管钱X只比她们大十几岁。再后来,叫钱X“妈妈”的孩子越来越多……

  一门心思全年无休的“钱妈妈”

  2010年,钱X接管科技中学新疆班的150个孩子,自那以后,她再没回老家过过春节,开始了全年无休、任劳任怨的日子。

  钱X说,新疆班平时都是封闭式管理,“孩子们只身来到厦门求学,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平日里,这150个新疆班的孩子连外出理发、取钱、购物、看病等等,钱X都得陪着。孩子们健健康康的还好,每次一有学生生病,钱X都得全权负责,除了日夜陪护,连学生手术都是她签的字。

  有一回一个学生被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抱着他的“钱妈妈”大哭,钱X明知这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也没把孩子从怀里推开,她连续一个多月学校杏林两地跑,送饭、陪夜、买营养品、垫医药费……终于被病毒感染、发烧,不得不把自己和家人“隔离”开来,但她还是强忍着病痛照顾学生直至其痊愈出院。“孩子的父母不懂汉语,赶不过来,我不照顾,谁来照顾呢。”至今想起,钱X还是心疼那个孩子。

  之前,班上有个学生患上强直性脊柱炎,早晨起不了床,“钱妈妈”就得在清晨就来到她床边,不停地帮她搓热双腿;有孩子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钱妈妈”一句“没事,我来”,就给代交了;有孩子从科技中学毕了业之后因病需要动手术,“钱妈妈”也义无反顾地帮忙筹集救命钱。

  有爱就有牵挂,这个“钱妈妈”每天全部的心思都放在150个孩子身上,从早到晚,从不停歇。

一路奔波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学校说,带新疆班,钱X每天要操心的事太多,简直“比保姆还保姆”。保姆都还能有个正儿八经的假期,而钱X却没有。

  每年放暑假前的六七月份,钱X都得把学生送回乌鲁木齐,8月中旬再去接回。其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她也没闲着,回厦之后得逐个和孩子们通电话,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然后每年还要坚持提前到新疆家访。

  有时一整天都在路上奔波,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新疆太大,选择家访就是选择在路上,但孩子们等着我呢,我必须去。”为了照顾孩子们的感受,钱X总是不辞辛苦,也不求回报。

  有人说,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这些孩子跟你非亲非故啊!可钱X就是觉得,既然接管,就有责任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好。

  而在此过程中,她也总能找到乐趣,收获成就感。比如她带着孩子们完成的调查,多次捧回了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她的精心照顾和鼓励下,一大批新疆班学生考上211、985重点高校;由她带领的新疆部团队被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科技中学也因此获得“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她的理想从未变过

  执教21年来,因为天天和学生“粘”在一起,“钱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同甘苦、共患难的事情太多,以至于有些往事孩子们仍心存感激,而她却不再牢记。

  但如今偶尔坐下来回忆起这些琐碎,钱X有那么几个瞬间还是无法平静,因为“那次那个孩子的手术做了五六个小时,真的把我吓坏了”,因为“有些孩子家里非常穷,想起来还是很心酸”,因为“去年有个学生上了北大,太厉害了”……

  在钱X21年的最美年华里,她的喜怒哀乐都和她的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虽然在外人看来,钱X为学生做得太多,以至于似乎有点“冷落”了她自己的女儿。但钱X觉得,她只是尽了一名老师的本分,无需歌功,天经地义。

  几个小时的采访下来,谈话间最大的感触或许是,时间策马过!一路走来,钱X的理想从未变过,在当下的每一天,这个“拼命老班”依然不吝啬对学生的爱,也尽情享受着孩子们回馈的情……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四

  张X,武汉市盲童学校教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好人”等荣誉。她是盲童孩子的心灵导盲师,让他们找到快乐与自信;她是盲女吴迪的牵手妈妈,带领吴迪走进音乐殿堂,并制作了属于吴迪个人的音乐MV《梦》;她是武汉盲童学校六点艺术团团长,创设盲人形体课,组建器乐、声乐、舞蹈、朗诵、花样跳绳等艺术活动小组,让盲孩子用艺术谱写自己新的人生。

  2011年,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音乐教师张X在亲友的反对声中,怀着真情,揣着爱心,走进武汉市盲童学校,做了一名特殊教育的音乐老师。“我曾见过一次盲童孩子的表演,那场景至今难忘。就是那场表演,让我和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结了缘。”放弃安逸的工作,张X至今不悔。

  进盲校不久,张X组建了武汉盲童启明艺术团,开设了表演组、声乐组、器乐组等。可是,家长们不干了。“音乐能当饭吃吗?孩子们以后能靠这个生活?”“孩子还这么小,只因为眼睛看不见,就只能学按摩,早早地被‘安排’了人生,我看着心酸啊!”面对质疑,张X诚恳地解释,“也许音乐不能成为他们将来谋生的手段,但音乐一定能让他们黑暗的世界丰富起来。”

  她多次游说武汉音乐学院老师齐高峰,邀请齐老师到武汉盲校教盲童们吹陶笛、吹葫芦丝。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训练学生唱歌和朗诵。渐渐地,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一显现。学生甘文俊和田彬楠的诗歌朗诵《金月亮和银月亮》在第二届全国盲人诗歌朗诵大赛中荣获湖北赛区的金奖,学生宋林龙的器乐串烧在第七届武汉市残疾人汇演中获金奖。

  在启明艺术团担任独唱的吴迪,让张X印象深刻。吴迪妈妈怀孕时感染病毒,分娩后不久便去世了,吴迪也留下了双目失明的终生残疾。吴迪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听歌、学歌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张老师发现了吴迪的天分,对她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她训练气息,矫正不正确的吐字发音,使其演唱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天,吴迪拉着张X的手说:“张老师,我想有一首自己的歌,唱给天堂的妈妈听。”为了帮她圆梦,张X四处找人写词、作曲,创作了励志歌曲《梦》,并在武汉市盲校拍摄了MV。张老师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受到网民的好评,点击率很高。《梦》还作为公益歌曲在全国九条高铁线上循环播放。

  弓着背摸索、小心翼翼地前进,盲童们举手投足间显露出的盲态,张X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盲人也应该追求美,享受美。张老师的心里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她在学校开设了形体训练课,练习正常人的坐姿、立姿、走姿,帮盲童塑造形体。

  盲童金海心的父母告诉记者,因为学生太多,张老师都是先给家长上形体课,再由家长一对一地教给孩子,提高学习训练的效率。金海心的父亲金志斌说,孩子只能通过触摸的形式感知肢体动作,张老师就让学生不停地在自己肩部、背部、颈部、腰部去触摸、感受,体会正常人腰板挺直、头正、胸挺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坐如钟,站如松,走路昂首挺胸,洋溢着自信。

  8月,张老师带着艺术团的孩子们参加第三届亚洲陶笛赛,获得了银奖。直到颁奖时,观众们才发现这是一群盲童在表演。

  有了肢体语言,孩子们的表演活起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曾到武汉盲校参观,当团长邰丽华看到盲童们在音乐声中,做着各种形体动作,无限感慨地对张X比画着说:“在盲校开设形体课,在全国是一个创举。你是盲校开设形体课的第一人!”

  面对社会的赞誉、同事的认可、家长的感激,张X感慨很多。对她来说,做老师最大的成就,是用音乐唤醒了这些盲童孤寂的心,让他们拥有快乐、自爱、自尊、自信。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五

  加X,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教师。1996年毕业分配到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教学点任教以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不顾路途艰难,坚持到学生家长中走访。2013年3月他被山南地区授予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称号,2013年入选教育部“师德教育专家库”。

  在别人都在上学的时候,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赶着牛羊在山上放牧。夕阳下,一群群孩子充满欢声笑语结伴而回,山上的一双羡慕眼神每天都在观望着。时间长了,这种痴恋竟成一种“病态”,常常魂不守舍而弄丢牛羊的他遭到父母责骂,而一句带着哭腔的“我想去上学”又让父亲动容。“知识终究会改变命运”,父亲的那句话让他铭记在心,那一年,他以12岁的“高龄”走进小学一年级的教室。这是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的教师加X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是他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初衷。

  如今已为人师的加X,践行父亲的嘱托,多年来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撒播在西藏山南地区。

  今年,43岁的加X1996年从西藏山南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任教。19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他克服种种困难,将一批批学生送出大山沟。

  “当时很多家庭都特别困难,家里需要劳动力帮忙放牧种地,因此当地的孩子入学率很低,文盲率特别高。”加X说,这种情形让他想到了自己当年上学的经历。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不顾路途艰难,坚持到学生家中走访,70多户分散的家庭,走完一圈让他花费两三天的时间。他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3年的40%逐渐上升到2006年的100%。加X说,他要做的,就是让当地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教育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每天清晨,加X都要早两个小时来到学校。除了藏文、汉语、数学的备课工作外,他最关心的还是那些住校的学生。有些孩子年纪还很小,加X和妻子及另外一个老师教孩子穿衣服、叠被子,为他们收拾脏衣服、床单、被罩,带回家清洗、晾晒。班里有不少学生家庭困难,加X时常周末跑到县城,自掏腰包为他们买一些学习工具、衣服、药品、饼干。学生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19年来,他每月都要拿出1/5的工资补贴孩子们,现在每月5000元的微薄收入支撑着一家五六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加X的老父亲年迈多病,妻子没有工作,自己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妹妹达娃琼宗今年大学本科刚毕业准备参加工作,这让加X肩负的家庭重担减少了一些。

  “今天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加X说,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条件要比现在艰苦得多。学校没有电,教室是木头房子,夏天漏雨,冬天进风,他便先将自家的三间房子改造后作教室,而一家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没有课桌,砌土墩、用木板来做课桌。缺少课本,他就跑到县城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借学生用过的旧课本,每次为了借到两三本课本,他往返都要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

  为了能让30多个孩子吃上可口的午饭,加X自己掏钱在当地请了一名农妇,专门为学生们做饭。日常午饭都是土豆、白菜、萝卜、白米饭,虽然简单朴素,但孩子们吃得健康开心。

  1999年,县里第一次扫盲(扫除青壮年文盲)辅导班成立,他还主动要求担任民主村扫盲班教师,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了扫盲工作。2004年,他为教学点申请到重建资金,为教学点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潜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他的学生每年学习成绩在全县各教学点中名列前茅。

  回忆起当年的艰辛,加X淡淡地说:“这里的群众生活条件艰苦,很多都是文盲,不能让他们的孩子重复父母的命运,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这里贫困的面貌。为了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我自己的那点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存

时间:2023-08-10 09:0:09

精选机关党员个人党

时间:2023-08-13 07:0:47

党员个人党性分析材

时间:2023-08-12 23:0:18

机关普通党员个人党性分析

时间:2023-08-12 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