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北京最美女基层法官刘黎事迹材料

更新:2023-09-18 18:15:36 高考升学网

  刘黎,女,中共党员,200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到朝阳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工作。2006年9月,她被调入奥运村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历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任该法庭副庭长。

  在基层法庭工作,刘黎坚持“怀群众感情、为人民司法”的职业理念,坚持法明、理透、情深的工作方法,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让百姓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她审理了“疯狂英语李阳离婚案”、老人误入“吃人井”坠亡案、北苑家园命案家属要求换凶宅案、涉地铁15号线大屯站搬迁租赁合同纠纷案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疑难复杂新颖、关系市区重点工程进展的棘手案件,许多判决都成为该类型案件审理的经典案例;她探索了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审理的八条审理规则,被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吸收采纳;她提出了规范来广营北路标线设置、加强交通整治的司法建议,使这条事故频发的“伤人之路”变成了鲜有事故发生的“平安之路”;办案6年多,刘黎共审结民事案件2000余件,年平均结案近400件,涉案当事人7000余名,无一信访、无一投诉。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被授予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法院系统“双优民事法官”和“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为“值得信赖的法官”。

  用公正赢得百姓信赖

  公正是公信的基石。法官只有公正断案,才会赢得百姓信服。但怎样才算实现公正?我的理解是:不仅要让群众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要善于把个案变成风向标、利剑和尺子,使司法活动成为彰显公平正义、弘扬主流价值的重要阵地。

  ——刘 黎

  朝阳区是北京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区,经济发展活跃、商业高度发达、涉外因素密集,同时还存在大量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多元、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矛盾,朝阳法院也因此成为了全国收案量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每年,该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就达3万余件。

  由于城市化进程早、地理位置好,加上奥运场馆建设带来的自然、人文环境较为优越,奥运村法庭辖区成为知名人士、外籍人士和高收入人群集中居住的地带。在该庭每年受理的3000多件案件中,涉外、涉房案件占到近三分之一,其中标的额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案件不在少数。

  作为庭里的骨干,刘黎承担了大量涉外、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她认为,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法官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服法官。身处新类型案件相对较多、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基层法庭,不仅要把每一起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办扎实,还要充分发挥个案的辐射作用,向社会不断传递公平正义的信息。为此,她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增强职业敏锐性,要办就办得公道,要做就做到最好。

  2011年10月,已经被网络和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与美籍妻子kim李金的离婚案诉到朝阳法院。作为涉外案件专业合议庭的审判长,刘黎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本案的审理工作。

  家庭暴力的认定一直是法律难点,在离婚案件中进行司法认定的少之又少,能否在本案中给出一个公正的答案,是刘黎面对的不小难题。此外,本案受到的关注度前所未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纽约时报》等40余家国内外媒体跟踪报道,美国媒体还一度对中国法院能否公正判决表示怀疑,有的甚至劝说李金回美国诉讼。

  面对压力和挑战,刘黎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第一,不论外界如何关注,都不能扰乱正常的审判思路;第二,不论对李阳的行为如何定性,都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和足够的说服力,以彰显法律应有的立场。她坚信: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于公正。

  那段时间,除了国内法和相关资料外,《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和国外相关案例也成为刘黎的重点研究对象。“家庭暴力与家庭纠纷如何区分”、“家庭暴力的司法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等关键问题,在她的脑中反复推敲论证。

  2013年2月3日,历时一年多、经过四次开庭、多方查证,刘黎最终做出准予双方离婚的一审判决,并确认李阳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要求李阳向李金赔偿5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审理期间,依据李金的申请,刘黎还发出了《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北京市首例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禁止李阳殴打、威胁李金。

  判决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民主与法制时报》称该案“因法院尊重事实和法律且具有创新性的判决,成为涉及家庭暴力离婚案件的经典判例”。美国以深度报道见长的著名杂志《纽约客》也撰文称此案为“中国里程碑式的家暴案件”,认为法院的判决对于中国反家暴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辖区地产开发较早,商品房多、高档小区多,楼市政策变化、房价波动引发的各种问题在奥运村法庭受理的案件中集中体现。

  2009年4月,黄先生与王女士签订合同,以200万的价格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卖给王女士,但其后房价大幅上涨,反悔了的黄先生不但不履行合同,还把房子转到妻子名下,由妻子两次转售,最终以400万的价格卖给他人,并办理了过户。

  当时,在高房价的推动下,“一房二卖”现象比较严重。为强化司法审判的导向作用,刘黎主动邀请媒体全程跟踪报道这一案件的审理。她认定黄先生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损害了王女士的合法权益,并判决其给付180万元的违约赔偿,几乎相当于违法转卖房屋的全部收益。判决一出,媒体普遍叫好,称这个判决让“一房二卖”付出了最高代价,对于引导社会诚信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朝武评价:“这个判决让我们看到了法官的思考、担当和价值取向。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法官。”

  因判决结果往往关系到潜在的不特定多数群体,在审理涉房案件过程中,刘黎还充分重视个案判决对于有效化解潜在群体性纠纷的示范作用。

  2011年底,因为开发商逾期办理产权证,辖区内一个小区的50名业主将开发商诉到了法院。该批购房合同中约定,如果开发商逾期办证,违约金以最高不超过总房款的1%计算。也就是说,不管违约时间有多长,开发商需要支付的违约金都一样。面对开发商拖延办证的强势态度,气愤的业主们集体抗议,并发生肢体冲突,矛盾一度激化。

  考虑案外还有几百个业主在观望,刘黎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并特别叮嘱律师请业主们尽量本人到庭。庭审中,业主们纷纷举手发言,刘黎一一准许。最终,刘黎认定涉案的房屋具备办证条件,判决开发商限期为业主办理产权证,并按日支付违约金。判决生效后,开发商为整个小区500多户业主全部办理了产权证。大屯司法所所长周玉海提起此事赞不绝口:“刘法官了不起,一次判决就让所有居民都受益,让整个小区获得安宁。”

  作为一名基层民事法官,刘黎深知,自己在整个法治建设中就是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她相信,滴水藏海,只要有心,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法治的光芒。

  用真情解开百姓心结

  基层民事法官的工作就是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要真心理解百姓的疾苦,体谅百姓的境况。你把百姓的事当自家事办,百姓才会把你当亲人看;你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百姓才会真心信任法官。

  ——刘 黎

  奥运村法庭辖区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复杂,到法庭打官司的当事人千差万别,不仅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利益诉求不同,诉讼能力也差距悬殊。

  出身普通家庭的刘黎,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常说,与当事人保持距离,并不等于保持冷漠。百姓是重情重义的,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当事人,都要饱含群众感情,你对他们倾心付出,他们也会对你真情回报。只要付出真心、诚心、恒心、耐心,就没有辨不清的是非,没有解不开的恩怨。

  2006年11月,刘黎刚到奥运村法庭不久,就赶上一起不同寻常的离婚案:男方是外地户口,女方是本地户口,两人结婚后,女方家人有些瞧不起男方,大事小事都插手。男方无法忍受就搬出去住,并起诉离婚。不想,女方在开庭的前一天晚上吞了大量安眠药,好在发现及时,抢救过来了。

  开庭当天,女方十几位亲属一大早就来到法庭,坐在门口又哭又闹,声称如果法院判决离婚,女方肯定活不成了,还拿出了粗麻绳,说要立刻把男方绑到医院。当时,刘黎已经怀孕六个多月。接到法警的电话,她二话没说,挺着大肚子直接奔到门口。等到其他同事怕有意外冲到楼下,她已经带着当事人和家属安静地进了谈话室。

  与双方分别谈话过程中,她发现男方听说女方服药自杀的事之后愣了一下,立即意识到双方还是有感情的,随即从珍惜感情、对方父母态度转变等角度,耐心劝说,终于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谈完话男方就办了撤诉手续,跟着女方的父母直奔医院而去……

  2011年5月,一对山西老夫妻将儿子单位告上法庭。 不久前,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在北京找了份工作,一天跟同事下班后在单位宿舍喝酒,后驾车外出,途中撞上电线杆,当场死亡。夫妻俩闻讯立即从老家赶来,以单位对员工酒后出行不加阻拦为由告到法院,要求赔偿近百万元。

  开庭一了解,刘黎才知道,此前老人还多次抬着儿子的尸体横在儿子单位门前,并从老家叫来几十个老乡堵在单位门口,闹得单位没法正常工作。后来单位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安抚费,但两位老人还是坚持让法官主持公道。他们都是农民,没请律师,诉状写得很不规范,对诉讼程序更是完全不了解。第一次庭审,他们只顾抱着孩子的遗像,坐在法庭中央的地上嚎啕大哭,说“不赢官司就一头撞死在法庭上”。

  虽然也对他们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进行了批评,但刘黎心里总觉得:两位老人这个样子,总是有原因的。第二天中午,她专门约谈了两位老人。一见到法官,老两口又泪流不止,老父亲拿出儿子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胸卡,断断续续地讲着儿子有多优秀。看到胸卡上年轻、秀气的脸,同样身为人母的刘黎瞬间体会到老两口的切肤之痛。整个下午,她耐心地倾听,到老两口擦好眼泪走出法庭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此后,刘黎的电话就成了老两口的热线,常常是咨询这咨询那,心里不痛快了也打过来,刘黎总是耐心地解释和开导。书记员张玉算过,这样的电话不下40个。

  刘黎还主动和司法局联系,帮他们聘请了一位法律援助律师,并调取了事故处理的案卷,详细查明了事故状况。给老两口看卷宗前,她特别在笔记本上记下:“现场照片要遮住。”

  最终,依据事实和法律,刘黎驳回了两人的全部诉讼请求。老两口平静地接受了判决。他们说,已经想到这样的结果,之前都是因为心里憋屈没地方说,现在想说的都说了,该回家好好过日子了。离开前,他们向刘黎深鞠了一躬,说在北京,他们遇到了好法官。

  刘黎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她当亲人。一次,为了方便一位神经受损无法行走的当事人诉讼,刘黎把法庭安排在了一楼。开庭时,法庭内暖气不足,那位当事人坚持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刘黎披上。还有一次,一个离婚案件的女方当事人,案件审结很久了还专程赶来,在法庭外苦等了一上午,见刘黎开完庭立即进了门,把什么东西往桌上一扔扭头就跑,追都追不上。刘黎打了很多次电话,她才把东西取走。那是瓶香水,她说没有别的意思,只想表达内心的感谢……这样的事有多少次,刘黎已经记不清了。但当事人感激的眼神和质朴的话语,却长久地温暖着刘黎的心。

  其实让百姓信任并不难,刘黎说,只要尊重他们,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群众自然会感受得到。她也相信,法律是生长的。一年的耕耘,可以收获玉米、小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付出,就可以收获参天大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实际上就是一棵树,需要花心血和时间努力培植,等待它枝繁叶茂。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存

时间:2023-09-14 01:0:28

精选机关党员个人党

时间:2023-09-16 23:0:06

党员个人党性分析材

时间:2023-09-16 15:0:37

机关普通党员个人党性分析

时间: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