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安徽高校 > 正文

安徽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什么档次、王牌专业、院校分数线)

更新:2023-10-02 12:55:05 高考升学网

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口碑选择大学只适用于极少数的情况,根据自身对学校的了解也很少,那么就需要了解自己报考的意向大学了,本文黄老师帮分享自己对安徽理工大学了解的经验,从多方面数据分析安徽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希望大家对安徽理工大学有更多的了解。

1、安徽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安徽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属于省政府公办本科学校,其次该校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是一本类院校,根据校友反馈口碑不错。下面是安徽理工大学学校最新介绍: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煤矿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什么档次、王牌专业、院校分数线)

2、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十大最好就业专业

本文根据2023年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大家整理出十大最好就业的专业名单,十大好就业的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学、电子商务、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专业。

1、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是当前热门的领域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处于明显短缺状态,这种状况还存在扩大的趋势。当前社会技术环境下,需要兼顾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复合型背景的人才。

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考研就业前景广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专门的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人才,满足其数据分析和决策需求。该领域发展迅速,工资待遇也较为优厚。

3、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广泛,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公司,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同时,金融行业在数字化和科技化方面的发展也为金融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4、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也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人才。因此,选择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在电商领域和互联网企业中。.

5、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作为一个热门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网络工程考研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有利于进入网络工程相关企业或机构工作。

此外,2023年十大最好就业的专业还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临床医学等专业等专业,查看更多热门专业详情以及大学专业录取分数线,

二、2023热门专业排行榜

近日,百度发布了《2023百度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报告汇总了2023年以来热搜最火专业,以及毕业收入最高十大专业出炉。报告显示,2023年本科院校十大热搜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教育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护理学、城市管理、工商管理、法学、英语。下文将为大家带来2023年热门专业排行榜:

1、最热门的本科专业top10

第1名:临床医学

第2名:教育学

第3名:经济学

第4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5名:信息工程

第6名:护理学

第7名:城市管理

第8名:工商管理

第9名:法学

第10名:英语

2、最热门的专科专业top10

第1名:临床医学

第2名:书画艺术

第3名:应用英语

第4名:建筑工程技术

第5名:艺术设计

第6名:药学

第7名:旅游管理

第8名:水利工程

第9名:大数据与会计

第10名:学前教育

3、安徽理工大学在全国近三年各省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北京 (物 或 化) 本科 468 31354
2022 北京 (物) 本科 469 31182
2022 北京 (不限) 本科 472 30691
2021 北京 (物) 本科 446 32039
2021 北京 (物 或 化) 本科 447 31901
2021 北京 (不限) 本科 459 30352
2020 北京 (物 或 化) 本科 474 31899
2020 北京 (物) 本科 476 31587
2020 北京 (不限) 本科 478 31259
2019 北京 理科 本科 468 24146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515 31880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530 28824
2022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534 28011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534 28011
2022 天津 (化) 本科A 537 27357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42 26253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502 33060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518 29636
2021 天津 (化) 本科A 526 27850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526 27850
2021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531 26762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33 26356
2020 天津 (物) 本科A 511 33845
2020 天津 (物) 本科A 527 30338
2020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532 29240
2020 天津 (化) 本科A 536 28362
2020 天津 (地 或 物) 本科A 536 28362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41 27217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541 27217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458 23711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470 22093
2022 河北 历史 本科 536 16205
2021 河北 历史 本科 537 17952
2022 河北 物理 本科 509 80441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 505 82447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540 79655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557 64604
2019 河北 理科 本一 522 69982
2019 河北 理科 本二 504 86253
2019 河北 理科 本二 506 84421
2020 河北 文科 本科 548 17113
2019 河北 文科 本二 550 18416
2022 山西 理科 本一B 498 35905
2021 山西 理科 本一B 505 34766
2021 山西 理科 本二A 488 43841
2020 山西 理科 本一B 537 32871
2020 山西 理科 本二A 510 48570
2019 山西 理科 本一B 507 32471
2019 山西 理科 本二A 481 48295
2019 山西 理科 本二B 473 54001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488 15771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488 15641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69 42123
2020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69 48309
2019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430 37344
2022 辽宁 物理 本科 497 46638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 510 39831
2020 辽宁 理科 本科 508 38983
2019 辽宁 理科 本科 507 41940
2022 吉林 理科 本一A 499 17017
2021 吉林 理科 本一A 510 12834
2021 吉林 理科 本二A 428 30377
2020 吉林 理科 本二A 464 30001
2019 吉林 理科 本二A 466 33243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一A 429 37717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一A 494 17767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84 48872
2020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44 42719
2019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68 40244
2022 上海 (不限) 本科 438 30345
2021 上海 (物) 本科 399 35824
2021 上海 (不限) 本科 443 28095
2020 上海 (物) 本科 431 31075
2020 上海 (不限) 本科 448 27625
2020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54 26319
2019 上海 (不限) 本科 441 28777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3 94145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19 87761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5 81427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30 76087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1 74987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37 68486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562 43126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95 91623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96 90561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7 79260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9 7718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09 7718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5 70983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533 53077
2020 江苏 理科 本二 346 85333
2019 江苏 理科 本二 343 78785
2022 浙江 1段 553 104024
2021 浙江 1段 537 112912
2020 浙江 1段 594 53756
2020 浙江 2段 551 100937
2019 浙江 1段 595 53225
2019 浙江 2段 571 78902
2022 安徽 理科 本一 520 65015
2021 安徽 理科 本一 510 69951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528 71246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533 67116
2019 安徽 理科 本一 503 70439
2019 安徽 理科 本一 507 66192
2022 安徽 文科 本一 539 12741
2021 安徽 文科 本一 575 14268
2020 安徽 文科 本一 551 14781
2019 安徽 文科 本一 555 16128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14 44324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515 43794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地理) 本科 519 41703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22 40045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24 38967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11 47657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518 44171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地理) 本科 524 41189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33 36906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38 34452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494 46338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506 41196
2019 福建 理科 本二 462 49900
2019 福建 理科 本二 477 42594
2022 江西 理科 本一 522 41800
2021 江西 理科 本一 539 34825
2020 江西 理科 本一 554 31689
2019 江西 理科 本一 545 27050
2019 江西 理科 本二 519 41973
2022 山东 1段 497 156809
2022 山东 1段 497 156809
2021 山东 1段 465 229133
2021 山东 1段 493 164726
2021 山东 2段 520 108024
2020 山东 1段 503 163580
2020 山东 1段 520 130750
2019 山东 理科 本科 497 116193
2019 山东 理科 本科 530 74781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24 95771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39 73712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550 74466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561 61408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571 75906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585 59698
2019 河南 理科 本一 524 79803
2019 河南 理科 本一 539 63318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13 17754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政治) 本科 520 15662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政治) 本科 544 18433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46 17758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6 5883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8 57414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10 56039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7 51078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和生) 本科 533 40184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21 56500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25 54375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8 52822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0 51772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和生) 本科 530 51772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521 54896
2020 湖北 理科 本二 517 57150
2019 湖北 理科 本二 499 56601
2020 湖北 文科 本二 519 15652
2019 湖北 文科 本二 532 14719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7 65011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11 61459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22 52061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22 52061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2 44145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36 49937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38 48346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41 45987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7 41510
2020 湖南 理科 本一 534 52574
2019 湖南 理科 本二 497 60245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28 100847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9 99115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35 89642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0 83937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6 124948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32 91246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地理) 本科 533 90075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9 82165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2 78722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本科 547 72894
2020 广东 理科 本科 517 87730
2019 广东 理科 本科 481 92281
2022 广西 理科 本一 475 46667
2021 广西 理科 本一 516 29636
2021 广西 理科 本二 484 45748
2020 广西 理科 本一 504 38131
2020 广西 理科 本二 492 43634
2019 广西 理科 本二 496 43514
2022 海南 (化) 本科 578 14335
2022 海南 (物 或 化) 本科 580 13954
2022 海南 (物) 本科 587 12665
2022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95 11296
2021 海南 (物) 本科 574 14167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本科 576 13776
2021 海南 (化) 本科 576 13776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1 12905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本科 567 14846
2020 海南 (化) 本科 572 13924
2020 海南 (物) 本科 580 12549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93 10414
2020 海南 (不限) 本科 601 9257
2019 海南 理科 本科A 605 9210
2019 海南 文科 本科A 651 2952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85 50160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484 65720
2020 重庆 理科 本一 507 38626
2019 重庆 理科 本一 532 36535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18 79938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556 50606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499 105741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565 50020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452 162175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577 50691
2019 四川 理科 本二 543 81719
2022 贵州 理科 本一 471 38457
2021 贵州 理科 本一 475 37832
2020 贵州 理科 本一 496 36726
2019 贵州 理科 本一 485 36526
2022 云南 理科 本一 535 30222
2021 云南 理科 本一 523 36701
2020 云南 理科 本二 475 68528
2019 云南 理科 本二 525 37983
2020 云南 文科 本二 544 13609
2019 云南 文科 本二 542 14675
2022 陕西 理科 本一 461 53328
2021 陕西 理科 本一 453 53641
2020 陕西 理科 本一 467 51863
2019 陕西 理科 本一 468 63308
2022 甘肃 理科 本一 457 27417
2021 甘肃 理科 本一 453 29430
2020 甘肃 理科 本一 460 34909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453 38327
2019 甘肃 理科 本二 473 35396
2019 甘肃 文科 本二 490 14801
2022 宁夏 理科 本一 421 12110
2021 宁夏 理科 本一 424 11325
2020 宁夏 理科 本一 440 11752
2019 宁夏 理科 本一 463 10597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 434 12258
2021 新疆 理科 本一 448 11988
2020 新疆 理科 本一 467 12021
2019 新疆 理科 本一 483 11906

4、安徽理工大学属性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院校基本属性
创建时间 1945年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类型 理工
率属于 省政府
是否是211
是否是985
是否是双一流
本科/专科 本科
省/市 安徽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21
二级学科硕士点:110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6
二级学科博士点:34
院校地址 http://www.aust.edu.cn/
招生电话 ["0554-6632810","0554-6668194","0554-6668487","0554-6660276"]
招生网址 http://zs.aust.edu.cn/

5、安徽理工大学2023年最新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煤矿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4000余人(直属附属医院1931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20余人(直属附属医院21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等领军人才19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8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28名(含海外院士1名)。拥有“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7个。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8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毕思文校友当选联合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学校首批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获第一名。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2.1亿元;获省部一等奖23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19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900余件。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39个。加强校地、校企、校所、校际合作,学校先后与10余个地方政府、100余家企业、近20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合肥)、南京智慧物联研究院。积极融入合肥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的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高校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学生,有来自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常年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21年9月3日发布)

2023年安徽高考志愿提前批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几个
2023年安徽高考志愿可以填报几个学校和专业,退档如何处理
2023年安徽宣城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六安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安庆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滁州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淮南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蚌埠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芜湖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合肥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铜陵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安徽阜阳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6、安徽理工大学重点特色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重点特色专业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采矿工程(卓越计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工程力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卓越管理人才实验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测绘工程、机器人工程

序号 评级名称 数量 专业/学科名称
1 安徽省高峰学科 6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2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高等学校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安徽省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专业,安徽省专业评估A+等级专业 1 地质工程
3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专业 1 环境工程
4 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专业评估A+等级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受理专业 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5 安徽省专业评估A等级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受理专业 1 勘查技术与工程
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品牌专业、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安全工程
7 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 采矿工程
8 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国家改革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省A类重点学科、省级高峰学科、省级品牌专业、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省一流专业 1 采矿工程(卓越计划)
9 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认证) 1 土木工程
10 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11 教育部改革试点专业 1 建筑学
1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教学示范专业,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 测控技术及仪器
14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 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5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改革试点专业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6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改革试点专业 1 自动化
17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1 通信工程
18 省级改革试点专业 1 电子信息工程
19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省级A类重点学科、专业改革试点、特色专业;省级“一流品牌”专业;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2013、2016、2019年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 矿物加工工程
20 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 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1 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 2 人力资源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2 安徽省特色专业 1 复合材料工程
23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全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发起单位 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4 安徽省振兴计划 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5 国家特色专业、安徽省首批本科示范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一流专业 1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26 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 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7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信息安全
29 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改革试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 工程力学
30 新工科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1 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专业改革试点 1 信息与计算科学
32 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结果为“良好” 1 英语
33 省级“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省级专业改革计划试点支持项目 1 临床医学
34 省级特色专业 1 预防医学
35 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1 卓越管理人才实验班
36 学校改革试点专业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7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安徽省高校省级特色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专业、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专业 1 测绘工程
38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建设专业 1 机器人工程

7、安徽理工大学特色专业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5 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2 省级(直辖市) 6 复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8、安徽理工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安徽理工大学开设专业有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网络与新媒体、动画、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采矿工程、交通工程、智能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方向)、日语、导航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风景园林、工程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智能建造、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区块链工程、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

安徽理工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 专业名称 本专科
医学院 护理学 本科
医学检验技术 本科
药学 本科
预防医学 本科
临床医学 本科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社会工作 本科
网络与新媒体 本科
动画 本科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本科
工程力学 本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应用统计学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本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矿物加工工程 本科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科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本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车辆工程 本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智能制造工程 本科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 本科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科
机器人工程 本科
矿业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 本科
交通工程 本科
智能采矿工程 本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本科
消防工程 本科
应急技术与管理 本科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制药工程 本科
能源化学工程 本科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本科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方向) 本科
日语 本科
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 导航工程 本科
遥感科学与技术 本科
地理信息科学 本科
测绘工程 本科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本科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本科
风景园林 本科
工程管理 本科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本科
建筑学 本科
工程造价 本科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本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
智能建造 本科
地球与环境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
地质工程 本科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本科
资源勘查工程 本科
勘查技术与工程 本科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
环境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信息安全 本科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物联网工程 本科
区块链工程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蚌埠医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时间:2024-06-04 09:0:05

安徽艺术学院是一本还是二

时间:2024-06-04 08:0:36

安徽农业大学的水产养殖学

时间:2024-06-04 03:0:52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本还

时间:2024-06-03 1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