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多少分上大学 > 正文

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物理

更新:2023-08-20 09:55:20 高考升学网

很多家长想要知道2023年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但是如果想报好一份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对如何选择大学和高考志愿录取规则与录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需要掌握志愿填报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就是志愿填报的技巧与方法,数据+方法,才可以将志愿报好。本文李老师根据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筛选出了高考549分可以上上的具体大学名单。

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物理

一、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物理

新高考考物理549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具体有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湘潭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

聚志愿: 包含院校库专业库和职业库的查询功能,院校库内包含全国30个省份的所有统招院校;专业库内包含本科和专科的所有专业信息,职业库内包含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全部职业信息。内设筛选功能,北京用户可通过筛选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gk.juzhiyuan.com/

二、近三年新高考549分物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 最低分数 最低位次 公办/民办/本科/专科 院校类型
1 厦门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1 39421 公办/本科
2 重庆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3 华中师范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7 42788 公办/本科 师范
4 东北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3 37725 公办/本科 理工
5 西南交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理工
6 北京化工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理工
7 哈尔滨工程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0 40256 公办/本科 理工
8 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4 36948 公办/本科 理工
9 安徽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3 46278 公办/本科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8 33822 公办/本科 农林
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河北 2022 物理 546 43628 公办/本科 理工
12 西南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6 43628 公办/本科
13 云南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1 48106 公办/本科
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河北 2022 物理 553 37725 公办/本科 理工
15 南昌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2248 公办/本科
16 长安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理工
17 中国矿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1 39421 公办/本科
18 大连海事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8 41891 公办/本科 理工
19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8 33822 公办/本科 理工
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理工
2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财经
22 上海政法学院 河北 2022 物理 553 37725 公办/本科 政法
23 广州中医药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6 35406 公办/本科 医药
24 重庆邮电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3 37725 公办/本科 理工
2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8 33822 公办/本科 语言
26 浙江师范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6 43628 公办/本科 师范
27 广州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28 汕头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9 41073 公办/本科
29 南京财经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财经
30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师范
31 宁波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9 41073 公办/本科
32 湘潭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6 35406 公办/本科
33 天津工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0 40256 公办/本科 理工
34 扬州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35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财经
36 江西财经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1 48106 公办/本科 财经
37 上海海事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7 34586 公办/本科 理工
38 西安外国语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5 44494 公办/本科 语言
39 四川师范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0 49002 公办/本科 师范
40 南京林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4 45381 公办/本科 农林
41 长沙理工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6 43628 公办/本科 理工
42 东北农业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农林
43 深圳技术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7 42788 公办/本科 理工
44 宁夏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2 47194 公办/本科
45 燕山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0 49002 公办/本科
46 燕山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5 36191 公办/本科
47 西南石油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3 37725 公办/本科 理工
48 浙江工商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3 46278 公办/本科 财经
49 广东医科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3 46278 公办/本科 医药
50 成都中医药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7 42788 公办/本科 医药
51 江西师范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1 48106 公办/本科 师范
52 青岛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6 43628 公办/本科
53 西安邮电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2 38584 公办/本科 理工
54 中国计量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4 36948 公办/本科 理工
55 延边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1 48106 公办/本科
56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7 34586 公办/本科 理工
57 江苏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59 33069 公办/本科
58 天津外国语大学 河北 2022 物理 544 45381 公办/本科 语言
59 东北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1 50682 公办/本科 理工
60 暨南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39 52338 公办/本科
61 北京化工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9 44261 公办/本科 理工
6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9 44261 公办/本科 理工
63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河北 2021 物理 545 47376 公办/本科
64 安徽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4 40472 公办/本科
6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8 37566 公办/本科 农林
6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河北 2021 物理 545 47376 公办/本科 理工
67 西南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6 46557 公办/本科
6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9 36873 公办/本科 财经
6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河北 2021 物理 549 44261 公办/本科 理工
70 南昌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5 39718 公办/本科
71 长安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6 39008 公办/本科 理工
72 大连海事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7 38272 公办/本科 理工
73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8 37566 公办/本科 理工
7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8 37566 公办/本科 理工
7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9 36873 公办/本科 财经
76 广州中医药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1 42759 公办/本科 医药
77 重庆邮电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5 39718 公办/本科 理工
78 汕头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8 37566 公办/本科
79 宁波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0 43499 公办/本科
80 湘潭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5 47376 公办/本科
81 天津工业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3 41254 公办/本科 理工
82 扬州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3 41254 公办/本科
83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6 46557 公办/本科 财经
84 江西财经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3 49037 公办/本科 财经
85 四川师范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5 39718 公办/本科 师范
86 广东工业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4 40472 公办/本科 理工
87 长沙理工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4 48201 公办/本科 理工
88 宁夏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7 38272 公办/本科
89 燕山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3 49037 公办/本科
90 成都理工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9 44261 公办/本科 理工
91 浙江工商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2 42004 公办/本科 财经
92 广东医科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2 42004 公办/本科 医药
93 成都中医药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5 39718 公办/本科 医药
94 江西师范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39 52338 公办/本科 师范
95 西安邮电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0 43499 公办/本科 理工
96 西安邮电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5 39718 公办/本科 理工
97 中国计量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58 37566 公办/本科 理工
98 延边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3 49037 公办/本科
99 天津外国语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2 49854 公办/本科 语言
100 青海大学 河北 2021 物理 543 49037 公办/本科
2023年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3年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理科
2023年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文科
2023年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历史
2023年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2023年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理科
2023年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物理
2023年新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历史
2023年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文科
2023年高考549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福建高考历史类549分能上什么大学2023(公办+民办)
辽宁高考历史类549分能上什么大学2023(公办+民办)

改成平行志愿 为啥还是志愿难报?

平行志愿了,为什么家长还是志愿难报?

我们来回顾一下北京自2013年以来高考志愿填报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2013年以前,北京实行考前估分填报志愿,志愿模式为顺序志愿,第一志愿一所院校,第二志愿A、B、C三所院校。在这种志愿填报模式下一直以来就有很多家长抱怨志愿难报,首先是估分定位难,家长只能根据考生考前的一模、二模及平时成绩估分填报,高考完后好多学生会成绩变动较大;其次落榜率较高,特别是高分考生,一志愿和二志愿的学校相比层次相差悬殊。顺序志愿模式下,各高校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学生,一志愿没有录满的情况才会录取二志愿学生,比如一些有冲击北大清华这样一流名校的学生,一旦差一两分没有被录取,很多去北工大、首经贸这类的院校了,人大、中财等学校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因为这些学校在一志愿就已经录满了学生,这点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难接受的。

2014年高考改革,顺应北京家长们的意见,首次迎来了平行志愿,实行考前估分小平行志愿,即一志愿A、B两所院校,第二志愿A、B、C三所院校。一开始家长都非常高兴,觉得志愿好报了,可是到了当年五月份真正开始填报的时候,家长们发现平行志愿并没有让志愿好报,他们仍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填报,首先,考前估分定位还是老问题;其次,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各院校的录取分数肯定会在以前的基础上上涨,到底会涨成什么样,家长们不知道;再者,平行的A、B两所院校之间究竟应该拉开多少分的梯度才是合理的,如何保障孩子去到理想的学校,家长们心里没底。对于家长们来说高考志愿填报依然是一件难事,于是大家开始抱怨高考改革不彻底。

到了2015届,北京高考志愿填报实行重大改革,实行考后知分、知排名填报志愿,并且是大平行的志愿填报模式,本科一、二、三批都有6个平行志愿院校,每个院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这几乎完全满足了家长们先前的愿望。但在4月份一模后,家长新的困惑、难点又来了,例如以前理科2000名的考生可以进中央财经大学选择热门财经类专业,今年进校都没有把握,明显感觉到这种变化,无论一本、二本考生都比以前少了很多机会。到了6月份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们面临的问题还是同以前的家长类似,一是不知道第一年实行大平行志愿,各院校分数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涨多少;二是即使填报6所学校,仍然不知道这6所学校应该怎样搭配组合才是合理的,一旦填报不合理,保底院校保不住,仍会有学生档案投不出去,出现没学上的情况,或者高分进入不理想的院校。

为什么家长一直以来总是觉得志愿难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经验,都是第一年做高三学生家长。像天津、河南等省份已实行大平行志愿多年,一旦出分填报时,家长们也从未感过轻松。所以,无论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发生怎么样的改革,不管是考前报还是考后报,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小平行还是大平行,新晋高三的家长都会觉得不好报,无从下手。

总结起来家长缺乏三个方面的经验:信息、方法和心理。

首先是信息,家长和考生对大学和专业了解少。每个孩子在填志愿的时候要涉及到上百所大学和上百个专业,现阶段的很多家长是80年代90年代上过大学的,现在的大学、专业、跟80年代90年代的大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大学只分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现在的大学先分提前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提前批又分A段、B段、C段,本科一批中有985、211大学和普通重点大学,同样是本科二批院校,又有在京二本外地一本招生的院校,大学之间的层次是千差万别的,就读了不同的学校对将来孩子的发展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专业同大学一样,在以前,某所学校的一个专业如果有三个博士生导师,那么这个专业有可能在全国都能进前十。可是现在博士生导师已经不再是我们衡量一个专业优势的唯一指标了,家长们可能没听说过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一级学科排名、基地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这些名词。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大学专业信息、指标你都不了解,那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是将自己置身在茫茫大海中,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靠岸点。可想而知这样选出来的大学专业,对孩子将来的长远发展一定是有影响的。

其次是方法,家长对志愿填报的规则理解容易出现偏差,缺少数据,更对录取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有的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做出来的志愿方案未必合理。家长大都看到的只是平行志愿的好处:扩大了考生的择校范围,提高考生的录取率和投档率,增加了高分考生被投档、录取的机会,降低了考生填报的难度,但对它暗藏的许多风险认识不足,如录取分数变化、《招生简章》的录取规则、专业级差、身体条件方面的限制等等。家长在看往年录取数据的时候也是过于片面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上一年的录取数据,今年的大平行志愿模式下,分数普涨,理科90%的一本院校录取排名上涨,文科也有80%的院校录取排名上涨。往年比本科线高40分50分录取的院校,今年要高80分才能去。如何准确把握志愿录取规则?如何准确解读录取数据?这些对家长而言都是难题。

最后是心理方面,包括有效沟通、权衡、适时激励等。

有的家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好良好地与孩子沟通。不管家长在外面是什么身份,总经理也好,干部也好,在孩子眼里,你只是父母,你说的话,孩子很可能不听、不信,你跟孩子没法沟通。沟通这一块是需要提前做工作的,否则你只能看着孩子往错误的方向走却无法阻止。如果不解决好沟通问题,最后完成的志愿方案总会是不如人意的,而受影响的最终也还是落到孩子身上。

另外大学、专业、地区等多因素的权衡也让家长颇感为难。能上好大学,进热门专业难,专业能进了,院校层次下来了,要想院校、专业都满足,去外地的院校可以,但离开北京了;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会受到爷爷、奶奶等家庭长者的影响,还会考虑孩子自理能力,性格因素、性别、安全、饮食、气候、就业等太多的因素,如何权衡?

都知道提高成绩重要,如何适时激励,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好。去年有个学生,成绩一般,高三伊始就定目标为北工大,并为此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家长知道以目前的成绩要想实现目标至少需要提升80分,觉得希望渺茫,担心不成功孩子承受不了,三番五次做学生工作,最后孩子终于认识到父母意见的“正确性”,上北京工业大学可能性不大,从此对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家长不知在此阶段气可鼓不可泄,真正理智的时候是在6月份。我们往年有这样的一个案例,考生成绩中等,能上北工大,学习不温不火,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觉得孩子学习不上进,如果努力的话,涨几十分是很正常的。后来我们老师在与考生面谈交流过程中,了解其未来的职业理想是进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做管理者、当白领。老师就引导孩子,500强等大企业招人是有要求的,一般要求985,211大学,性名牌大学会更好,北京工业大学虽是一所优秀的211大学,但她是北京市市属的,算不上名牌大学,还有部属的211大学,还有985等性大学、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考生表示非常想去这类名校,咨询老师就告诉孩子以他现在的成绩上不了这样的名校,至少还差50分。考生很有信心,认为自己成绩会上升,并开始自己计算数学、物理、英语各科能提多少分。此时老师建议他回学校找各科老师聊一聊,自己到底能有多大提分空间。过了一段时间家长打来电话,特别高兴地告诉我们,孩子学习状态非常好,班主任老师反映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晚自习室。面谈起到了激励作用,考生最终被天津大学录取。报志愿不仅仅填报大学、专业,适时的激励很有必要,并且越早越好!

三、高考549分物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简介

1、扬州大学: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12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0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62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

2、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7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12月26日,我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3、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

4、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简称“天津外大”、“天外”)是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历史沿革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天津外国语大学应新中国外交事业之需而生,主体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1974年,学校恢复并改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同年招生的有英、日、法、俄、西班牙等语种。1977年恢复高考后,恢复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英语和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区情况学校现有五大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5、青海大学: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学校谱写了一部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创业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

最新图文

南京警察学院预估分数线202

时间:2024-05-21 11:0:17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士官

时间:2024-05-21 11:0:44

重庆警察学院预估分数线202

时间:2024-05-21 11:0:17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预估

时间:2024-05-21 11:0:55